
政府埋单派驻特困老人家的护理员谢彩莲(右一),被87岁的陈淑梅老人(中)视为“亲闺女”。

74岁的老人张经蕴(左)手编“珍珠挎包”。一些居家养老的老人通过这种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
文/图 记者王飞 实习生赵兵兵 魏丽花
社区医疗站应加大助老
慢性病,像一张紧紧裹在身上的网,让许多老年人期待中的“老有所依”变得愈加艰难。
谌杏兰,72岁,患高血压、心脏病、胆结石、糖尿病多年,与智障、生活无法自理的儿子生活在一起。
陈淑梅,87岁,患脑血栓,5年半前老伴去世,无子无女,至今一个人生活,平时靠邻里照顾。
刘玉兰,86岁,患冠心病、高血压、气喘病,10多年前丈夫去世,平时一个人住,外甥和外甥媳妇有时来上门照顾。
8月15日,谌杏兰躺在自家陈旧的床上,灯开着,屋子没有糊顶棚。两个小柜子、一张小饭桌、两只小凳子,简陋的家具非常老旧。谌杏兰不知道接下来是不是该再次住院。住院就得花钱,可她和儿子每月各几百元的低保,维持最基本生活后,即使用最便宜的药,也入不敷出。即便如此,她还是尽量压低生活标准,从牙缝里“抠”些钱。
每个月20日以后,谌杏兰就更加担心生计和健康。
今年5月份的一场住院,花光了她仅有的几百元积蓄,多年积攒的“家底”一下空了。
3个月前的那天,谌杏兰突然感觉胸口发闷、心慌得厉害,她知道,心脏病再次发作了。像往常一样,她想用多休息“扛”过去,但病情在几天内加重了,必须住院。为了省钱,她就近去了收费便宜一点的医院。
住了十几天,大夫一再嘱咐还需继续住院。她仍然出了院。
这段时间,她感觉缓过劲儿来了,便抽空去西门外的解家村社区,跑医疗报销的事。按规定,虽然只能报销50%,但对她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疾病、慢性病,是老年人无法躲避的一个“坎”。大病可能拖垮一个家,但慢性病对于老年人身心的损害和折磨,以及经济压力的重负,非常普遍。
调查发现,西安市74.49%的老人患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其中,34.5%有一种慢性病,23.6%有两种慢性病,16.2%有三种以上慢性病……
有病就得医,维持身体健康是老年人幸福的根本。但对部分老年人来说,“老有所医”成了老年幸福的一种奢望,对于类似谌杏兰的贫困老人来说,“老有所医“变得更为艰难。
因为,西安市有18.6%的老年人支付不起看病费用,72.5%的老年人平时看病、吃药的费用由自己承担。这是2008年西安市老年人的医疗现状。
这一年,老年人一年平均看病的花费在3000元以上的,占被调查老人总数的38.2%。医疗费用给部分老年人的经济生活造成一定压力。
“身体不舒服了,到就近的社区诊所看看,做个日常护理,省时间又省钱。”住在南小巷的一位姓张的老人说。
调查发现,西安城区的社区已基本建成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但40.47%的社区医疗站没给老年人做过免费体检、医疗信息服务或上门医护。
这组数据透露出,有四成社区医疗站,对于老年人来说“形同虚设”。
西安市老龄办权益处副处长张宝宁说,人口老龄化给西安的影响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为老服务需求迅速增长,二是农村养老形势严峻,三是政府的养老保障负担日益加重,四是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将越来越大。拿离退休人员保障福利费用的支出来说,西安市2008年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是29.7亿元,2001年是1.24亿元,增加了20多倍。
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群体,人均医疗费是在职人员的3~5倍。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的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已占到上海市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的2/3。
上海是一面镜子,上海的今天也许就是西安的明天。
提供上门服务 推广居家养老模式
在解家村一处老房子里,87岁的陈淑梅老人眼中泪水在打转。一头蓬乱的白发,满是皱纹的脸,看上去叫人有点心酸。
60年前,陈淑梅随父母从安徽老家逃荒来到西安。如今,老伴走了近10年,留下她孤苦无依。没有子女,孤独时刻都会攫住她的心。她想走出屋子吹吹外面的风,看看远处飒飒作响的树,但她双腿残疾,只能自己硬撑着上了轮椅。
出门往西几米,就是一道向上的斜坡,没有别人帮助,她几乎上不了那道不太陡的坡。可想而知,她去社区报销医疗费有多艰难。
出了门心情就好些,坡上的空地上,有几个正在活动的老人。
有人来看望,是陈淑梅衣食之外的最大渴望。尤其是,还有人给她提供护理服务,而这种服务又是免费的。她对护理员谢彩莲的依赖变得难以割舍。
8月16日下午5点半,记者来到陈淑梅家里时,老人正坐在小凳子上——床上放着一张破凉席,四周边儿破了,谢彩莲用旧棉布包好破了的边儿,正在缝补。
“我太可怜了,在这儿连个相好的老乡都没有。”老人说着,站起来拉住谢彩莲的手,不肯松。“我没儿女,把小谢当我亲闺女呢!”老人开始抹眼泪。
谢彩莲是莲湖区如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首批派驻孤寡、特困老人家的养老护理员。这个中心是莲湖区民政局在去年成立的西安市首个上门服务式的“居家养老机构”,服务面向莲湖区的孤寡、特困、低保、经济收入低的老人。需要帮助的老人由街道办、社区推荐,经莲湖区民政局审核后,才会将名单交给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面向社会招聘公益性岗位,经过全面培训后上岗,上门为老人们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陈淑梅是莲湖区首批确定的80名孤寡、特困老人之一,至今已接受了8个月的上门服务。
谢彩莲隔两天就要来陈淑梅家,每次几个小时,帮老人收拾屋子、洗头、洗脚、买菜,顺便做一些包子、饺子。谢彩莲不在的时候,老人就自己做饭,有时邻居也会把做好的饭给她端些过来。
“天老热的,她一进屋,一头汗,我说你歇下吧,她说没事,就开始忙活了。”言谈中,老人抑制不住对这个上门服务的“女儿”的喜爱。
谢彩莲40多岁,已下岗,家在北郊,每次骑自行车到老人家。老人年龄大了,睡觉时还穿着衣服,“万一犯病了,好出门呼救。”莲湖区如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给这些孤寡、特困老人都设置了一个“呼叫器”:遇到紧急情况,拿起电话,按一个键就能和养老中心的值班员通话。
除了陈淑梅,谢彩莲还给大皮院一位聋哑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每次忙完屋子里的事,如果有时间,谢彩莲就出去到周围转一下,看哪里有丢下的柴火、木块,给老人捡回来生火用。上个月,她正在一个小巷口捡木条时,楼上有人喊:“哎,我这儿有垃圾要卖,你上来一下。”谢彩莲有些不好意思。
当“老有所依”面临医疗费难题时,居家养老的方式能够减轻常年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的痛苦。从去年起,西安市先后在15个社区启动了这种居家养老试点,通过政府服务,为60岁以上孤寡和空巢老人提供无偿、低偿或有偿的生活照料、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以社区托老站为依托,向空巢老人提供日托、就餐、康复、休闲娱乐等服务,为以后的“居家养老”政策和服务提供参考。
心脑血管疾病 162 20.05
糖尿病 82 10.15
关节疼痛病 168 20.79
颈腰椎病 122 15.10
耳聋 37 4.58
青光眼白内障 53 6.56
高血压 267 33.04
消化道疾病 39 0.9
中风偏瘫 8 0.1
骨质疏松 28 0.1
慢性支气管炎 39 0.1
神经系统疾病 10 0.1
老年痴呆症 5 0.1
癌症(肝、结肠、胃、乳腺癌) 15 0.4
其他 63 0.1
老年人患慢性病病种表(多项选择综合频数统计)
选项 频数(人) %
老年人2008年一年看病花费情况
选项 频数(人) %
没有花钱 70 8.7
500元以下 115 14.2
501~1000元 74 9.2
1001~2000元 82 10.1
2001~3000元 71 8.8
3001~5000元 85 10.5
5001~10000元 93 11.5
1~3万元 34 4.2
3~5万元 12 1.5
5万元以上 13 1.6
——摘自《西安市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研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