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10月12日报道 今天上午,记者从北京市统计局获悉,目前,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除统计全市CPI综合指数外,还进行了以收入高低划分的分层统计。这些分层统计的CPI数据将在今后逐步发布。其中,低收入人群的CPI指数,将为政府对其进行补贴和制定其他的相关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据介绍,收入不同的人群,对物价变化的感受会明显不同。物价的上涨,特别是食品类等基本生活用品类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阶层的生活质量影响就会较大。比如8月份,北京市CPI同比上涨了2.8%,低收入层CPI则上涨了4.2%。像2007年7月份就更明显,北京市CPI同比上涨2.1%,但是低收入层CPI上涨了6.3%。其时,收入不同,产生的差异就是造成部分百姓感觉到实际情况与公布数据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4年、2005年就开始建立了分收入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制度,且这项工作一直在规范地进行着。市统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测算低收入人群的CPI指数,是为了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物价的变动对不同收入层人群的影响。同时,核算低收入层的价格指数,也可以为政府的决策层提供更详细的参考数据。比如,当物价上涨幅度较大时,是否要考虑对低收入层进行相应的补贴等。同时,由于各地的发展不平衡,所以这种分层的设计是不是在全国实行也应该考虑。目前,在北京市统计局网站的年度公报上,已可查到低收入人群年度的CPI指数。
词条
分层CPI
目前本市统计部门的居民消费调查数据来自全市5000个居民调查户,分收入层统计CPI就是将目前的5000调查户按收入分成三个档次,10%为高收入层,10%为低收入层,其他80%为中等收入阶层。今后,统计部门在公布综合CPI指数基础上,拟再单独公布一个低收入人群的CPI指数,这个数据就来源于对10%的低收入人群物价指数的调查核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