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辅导欲培养创业人才
姚泳光坚持让儿女在家上学,他认为,乡村私塾提供的学习环境与条件远胜于马圩中心小学
姚泳光的“乡村私塾”占地约500平方米,三层的楼房有10多个房间,二楼和三楼是学生的宿舍和教室,一楼还有图书室、电脑室和乒乓球室。
记者在参观时看到,每一个房间,内墙外墙上,到处都贴着劝学励志的格言谚语,以及一些名人语录。3间宿舍共24个床位,教室也有摆得整整齐齐的桌椅,因为没有学生而显得空荡。
姚泳光自己还有一个图书室。里面的书目杂陈,约有100多本课外读物,分为童话、经典、名人传记等几个类别,放在不同的格子里。姚泳光坦承:“是从书店买的旧书。”他说,他会引导学生去读一些中外经典名著,比如《道德经》、《论语》、《圣经》等。
除此之外,他并没有对孩子们有实质意义上的教学或者辅导。“我主要是教会孩子学会学习,能够自学,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定力。”
他进一步解释,他是采取自学辅导的模式,即引导孩子利用互联网,观看中国特级教师视频教学和电视教育频道,如《空中名师课堂》等,让孩子利用电脑、VCD、工具书、辅导书来自主学习。
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他按照期望值的高低列出了四条道路:“通过自学考试,获取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参加升学中考,考取重点高中”、“选择到其他私立学校就读”、“个别学生还可以继续回到公立学校就读”。
姚泳光说,他的目标是培养创业型的人才。“期望学生能够成为创造工作机会的人,将来不但能够守业更能创业。根本不必要去找工作。”
姚泳光认为,他所做的一切改革,都是与国家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相呼应的。“马圩镇中心小学视考试分数为第一,不会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
姚泳光说起儿女,颇为自豪:说一个国家的名字,年仅10岁的姚天南在地球仪上很快就能指出位置,根据时间,还可以指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现在他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上网、偷菜等都不在话下。
而姚天欣回家读书后,回学校参加期末考试,依然能够考高分。
姚天欣当初因为不愿回家自学而跟爸爸哭闹过,但现在她已经接受了在家学习的模式:“我觉得学校和家里的学习效果都差不多,在家还可以看到很多在学校看不到的书。”
今年9月份新学期开始,应学校要求,姚天欣在学校里待了两个星期,感觉到很不适应。
9月8日,姚天欣主动叫父亲向镇斌山中学提出了回家自学的申请。
26年办学梦没有回头路
姚泳光的梦想是办一所“现代乡村私塾”———容纳50位学生左右的小型民办学校
姚泳光的办学梦想,可以追溯到初中。1983年,他读初二,因为成绩不好,被班主任树立成后进生的典型。他辍学做发糕生意。
“做发糕,发粉怎么放都放不好。”他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返回学校后发奋学习,考了全校第一。“从这件事我发现了,学生只要有定力和动力就能学好。”
读初三那年,他看了《参考消息》上面的一篇文章,介绍了美国的私立学校。他被深深吸引,决定自己以后也要办一所民办学校。
1985年,他报考了广东郁南县普通师范。“我想做老师,还是因为想自己以后办学校。”
1988年师范毕业后,他先后在德庆回龙小学、诰浩赠小学、东升小学、荣村小学、大益小学任教,一直到2007年在大益小学任上时被德庆县教育局辞退。
教育局给出的辞退理由是因为姚长期不在岗位。姚泳光的解释则是因为教育局对他的教学改革实践不赞同。
在20年的教学实践中,他一直被认为是教师中的另类。他提倡小班教学,希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注重学生课余的学习,很少布置作业。
甚至,1994年被调到荣村小学后,他开始从不给学生布置统一的家庭作业,批改课堂作业也不打分,用来考试的单元测试卷也从来不打分批改。
他的一些做法,招来了学校的不满,甚至受到了处罚。
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他不忘自己的办学梦想。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后,他认为机会来了,便于2004年3月向德庆县教育局提交了一份申请书,申请筹办民办学校。这份申请被县教育局电话拒绝了,认为不符合本地实际。
但他还是决定开始筹建民办学校。
2005年起,他还陆续参加了一些私立教育机构的经验交流活动,吸收各个机构的不同经验,不断杂糅成自己教育理念的一部分。
但姚泳光对未来一点也不沮丧,他计划通过学堂来收回成本。
目前星光辅导中心招生计划是每位学生每学期收费500元到1000元。“这个并没有赚钱,只是因为我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所收取的成本费用。”
收回投资甚至赚钱则是在长远的计划之中:“提供的优质教育做出品牌之后,投入的钱肯定就能够收回。”
“我现在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当被问到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时该怎么办,姚泳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