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11个普通家庭账本故事:从中找到具体的喜怒哀乐
http://news.hsw.cn    来源: 新华网  2011-01-11 13:45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山西孕妇一家遭放射事故致其女儿成年后智商仅46
·特等功臣守清贫未留1分钱遗产 曾生擒豫西匪首
·咸阳一女生被警车撞骨折 警方:因砍人警情急出警
·男子收上百求爱电话 因手机号在交友节目被误公布
·市民畅谈与西安名片的故事:爱上兵马俑爱上这座城
·潍坊现城管秒杀式罚款 从拍照到贴罚单不超五秒
 

 

  “奴一代”的囤生活

  邵菲

  70后,北京事业单位职工。记账6年。

  邵菲生于七零末,她和丈夫都在事业单位工作,收入稳定,但也算不上宽裕。2005年,她和丈夫买了房。从此,邵菲学会了“囤”、学会了“换”,她也向往着能偶尔享受一下“奢侈”的生活。邵菲说:“我是一个典型的工薪家庭主妇。”

  在邵菲的账本上,详细记录了从2005年到2010年的所有花销,每到月末年底,邵菲还会算个总账,以此来更好地规划生活。

  应对通胀——我“囤”

  商场里的打折专柜、超市里的特价区总是对邵菲有着致命的吸引力。邵菲说,“囤”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乐趣。

  “比如我身上这件羽绒服,我去年赶着过季时买的,才500多,今年少说也要上千。”邵菲说,自己和丈夫都不是“潮人”,所以没必要买“恶贵”的新款,买些前两年的老款,或者赶着过季时买折扣商品、反季节时买特价商品都是节约家庭开销的好办法。

  不仅“囤”大件儿,小件儿也要“囤”。在邵菲的账本上,大量购买特价的卫生纸、洗浴用品、袜子手套也很常见。“一提卫生纸特价时能便宜三四块钱,我就买上十提,"囤"着慢慢用。”

  让邵菲感触最深的是餐饮消费。每天早上,她都要在城隍庙吃早餐。今年1月,新的价目表悄然上台,一根油条从1元涨到了2元,一个鸡蛋从1元涨到了1.5元,小笼包从4元涨到了5元……单位里的午餐也在一年间涨了一倍,分量也自动“瘦身”了。邵菲说,五年间,工资涨幅不到20%,餐饮消费的涨幅已经翻了三倍。

  紧跟政策——我“换”

  2005年,邵菲和丈夫为了买房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所以,电视、电脑等必备家电都买了最便宜的。可是,落伍的外形、有限的性能显然不能让这对年轻夫妇满意。

  2007年,邵菲凭借北京户口参加了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大脑袋电视”被回收,邵菲夫妇出了4900元,买了32英寸的夏普液晶电视;“杂牌台式电脑”也被5000元的联想笔记本取代。“慢慢换呗,现在有点积蓄就买些新产品,生活还是需要品质的嘛!”

  在邵菲的账单上,最划算的当属房子和装修的花费。2005年,邵菲购买了位于东南五环共83平米的房子,每平米4280元,现在这里的二手房每平米都在1.5万元以上,仔细算来,五年间房子增值了88万元!“我们当年是简装,一共花了6万元,现在这个价格连装修队都请不来。”邵菲指着账单上的装修明细表说。

  享受生活——我“驴”

  自从买了房,邵菲夫妇就成了“无产阶级”,每月的收入还了按揭、换了家电、除了消费,几乎就成了“月光一族”。2010年,邵菲夫妇终于实现了第一次“奢侈旅游行”。

  为了看看百年一遇的世博会,邵菲夫妇共花了8000元报了旅游团,杭州、乌镇、上海五天游,加上额外的消费,一万元家底儿成就了一次浪漫。虽然时光短暂,五天游就像走马观花;虽然游人如织,观景不如看人,但是,这次难得的享受还是让邵菲满足不已。“以后计划着每年都出去旅游一次,也当一把"驴友",享受一下生活!”

  还没有孩子,也没有赡养负担的邵菲夫妇非常珍惜眼下难得的轻松生活,他们会时不时安排一次“大餐”,或与朋友们来一次“小酌”。“挺幸福的,享受当下就最幸福吧!”邵菲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记的不是账,而是孩子的成长”

  孙盛颖

  32岁,大连人,财会工作者。记账6年。

  美术班一年所花费用要2600元,核算成上一堂课的费用就要50元钱,而这个数字,在大连市民孙盛颖女儿雯雯幼小的心里,感觉“并不贵”。

  小孙的工作是出纳,记账对她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所以家里的吃、穿、玩等开支,小孙都有自己的账本,记起来也信手拈来。可是孩子这笔教育账,小孙觉得“不好记”。

  怀孕的时候小孙就想,是不是可以用数字的形式来描述生一个养一个孩子一生需要多少钱,而除去日常的其他费用,教育是笔重要的开支。

  在小孙的记忆里,孩子没上幼儿园之前,相对来说这笔钱很少,也就是买点书买点碟,“一年也就几百块钱这样的。”但是上了幼儿园之后,这笔钱就相对多一些了。“托保费、加餐费,再加上报一些班什么的,一个月就得将近1000元。”小孙告诉记者。而当时,小孙一个月的工资才1000元钱,她甚至在讲故事之余告诉女儿:“你上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就得1000元,我自己挣的这点钱全给你上幼儿园花了。”

  小孙介绍说,她是26岁那年生的女儿,当时她和丈夫刚刚参加工作,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就4000多,小孙大体计算了一下,孩子的教育投入占到他们工资的20%~30%,她表示,如果超出了这个比例,她自己就会衡量,不会再去增加投入了。

  在教育这本账里,有一笔被提前终止的支出,那是孩子一岁时上早教班的费用。小孙告诉记者,当时早教班一个小时的最低费用是50元。按照当时的消费水平,这个班实在是比较昂贵。

  小孙终止这笔费用的想法是,一个小时50元钱,上得少了没效果,上得多了一个月要800元钱,大大超过了预算。最后小孙一狠心,不念了。当时双方老人想资助他们一部分,但小孙没答应。“我自己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选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班去报就可以了。”为此小孙还提醒其他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报他感兴趣的,而不是跟风而上,见别人学什么自己也学什么。

  在小孙的账本里,女儿4岁、5岁时的教育花费最多,一年要15000元左右。现在,女儿上小学了,小孙也只给她报了周三下午学写字,周五学画画的两个兴趣班。

  目前,小孙夫妻两个人的月工资达到了七八千元,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已经没有多大压力了。“我给她买了一份保险,一年交1.2万元,这样上高中和上大学时,每年就都有一笔钱打入我们的账户。假如那时候我们的工作不是很好,收入不是很高的话,有了这份保险,我心里也就比较踏实了。”小孙说。

  这本教育账,小孙记了6年,最初是因为职业的习惯,现在却是欲罢不能。小孙认为,自己记的不是账,而是孩子的成长,“我会一直记到她上高中上大学,等她将来成人的那天,或是她结婚那天,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她,我要让她感觉到,这十年、二十年来,父母对她的付出,对她的爱。”

编辑:杜嘉佳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云南楚大高速路现5车追尾事故 致38人被困(图)   11-01-11 11:46
·黑龙江哈肇公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6人死亡   11-01-10 17:56
·浙江绍兴一建筑工地现坍塌事故 已致2死4伤(图)   11-01-08 14:55
·安徽宿州发生化学气体泄漏事故致71人住院   11-01-08 10:57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