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华商报讯(记者 周艳涛)在古代,也会出现通货膨胀,那时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呢?与今天的方法雷同:让货币贬值。
近日,省考古研究院对杨凌“尚德-石家墓地”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大面积战国晚期至西汉早中期的墓地,考古人员共清理不同时期墓葬326座,出土各类质地的随葬品1300余件(组)。墓葬形制有竖穴墓、竖穴直线洞室墓、斜坡墓道洞室墓三类。墓主葬式绝大多数为直肢葬。葬具种类主要有单棺、一棺一椁。所获陶器丰富,常见种类有鼎、壶、鍑、釜、罐、缶、盆、甑、灶等。组合复杂,有罐釜、罐釜盆甑、罐釜盆、釜盆甑、罐盆甑灶。铁器釜、灯较多;铜器有鍪、镜、带钩等。葬年代绝大多数集中在战国晚期至西汉早中期,墓主人的身份多为中低贵族与一般平民。
令人惊奇的是,这次出土了不少“剪轮五铢”钱,这是在西汉晚期通货膨胀时期出现的一种五铢钱。据考古专家介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尖锐,灾荒相继,出现了通货膨胀,五铢钱也随之贬值。“当时,政府在铸造钱币时,剪掉了钱币周边的轮廓再铸造钱币,这样钱币所用的铜就减少了,五铢钱的实际价值就远远低于票面的价值,钱币自然就贬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