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甘肃平凉因3名婴幼儿食物中毒死亡禁食鲜奶
http://news.hsw.cn    来源: 新京报  2011-04-09 19:23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怀旧经典动画片的记忆
怀旧经典动画片的记忆
美国杂志上70年代前苏联
美国杂志上70年代前苏联
·西宁市一大型商场发生火灾 伤亡情况不明(组图)
·原乌鲁木齐房产局长受贿供养两情妇获刑10年
·甘肃贫困县书记日进万金被判死缓 称不服要上诉
·河南漯河执法车闪着警灯 撞死一男子后逃逸(图)
·儿子见义勇为牺牲6年 老父未得当事人一句慰问
·健力宝原总裁张海刑满出狱 六年两次减刑
 

4月8日,疑似食物中毒患者在甘肃省平凉市医院接受治疗。新华社发 杨昕 摄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甘肃省平凉市政府办和卫生局了解到,7日平凉市崆峒区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截至8日上午,已造成3名婴幼儿死亡。另外医疗机构目前还收治35例疑似食物中毒患者。

  截至8日8时,在平凉市人民医院、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还收治有35例疑似食物中毒患者,其中14岁以下儿童居多。甘肃省卫生厅派出的专家组已赶到平凉,与当地市、区两级医疗救治组一起开展救治。目前收治的疑似食物中毒患者中,除1例重症外,其他病情基本平稳。

  经初步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疑似食物中毒病例均服用过散装牛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疑似亚硝酸盐中毒。

  事件发生后,平凉市、崆峒区高度重视,在积极组织救治的同时,逐户排查食用相同牛奶人员情况,对有症状的人员立即送往医院,对涉嫌的两个奶牛场进行了查封,对有关人员采取控制措施,全面进行事件原因调查。

  进展

  病患趋于好转 当地鲜奶禁食

  7日9时许,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报告一例疑似食物中毒死亡病例。当日10时30分,平凉市医院又报告2例疑似食物中毒死亡病例,当地疾控部门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经初步调查,疑似食物中毒病例均服用过平凉本地两个牛奶厂的散装牛奶,初步诊断为疑似亚硝酸盐中毒。

  此次食物中毒人群范围较广,最小年龄为出生仅50天的婴幼儿,此外还有小学、初中生,以及成年人和老人。

  截至记者截稿时,接受治疗的36名中毒人员中,已有一例患者治愈出院,一例解除重症,一例由危重转为重症,其余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趋于好转。

  8日,记者在平凉各小区门口看到由相关社区发出的紧急通告,通告内容为“接上级通知,养牛户供给的鲜牛奶出现问题,严禁食用,请相互告知。”

  亚硝酸盐

  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几率较高。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探访

  一家7口“中招”进医院

  8日,记者赶往平凉市人民医院,在二楼儿科内,记者看到每个病室内都已住满患病婴幼儿。由于患儿较多,医院临时在楼道内增加床位。

  采访中,平凉市崆峒区马坊村的孙姓村民告诉记者,4月7日,自己家中有8人喝了牛奶。8人当中,除了40岁的侄子在喝完牛奶后感觉不舒服拉了几次肚子,吃了一些消炎药及感冒药,自身调节好没有住院外,其余7人均住院治疗。据了解,孙姓村民的父母亲是这次疑似食物中毒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两位,由于年龄较大,体质弱,身体恢复得非常缓慢。

  病例

  婴儿喝奶后嘴唇青紫

  一名8个多月大的女婴的妈妈告诉记者,春节过后就开始给宝宝喝牛奶了,一直没问题。7日早晨,家人像往常一样给宝宝喝了牛奶,但没多久宝宝就开始脸色发黄,嘴唇发青紫,还伴有呕吐。起初以为是着凉感冒,就赶紧抱去附近的医院救治。随后,同村有同样病症的部分家长将孩子直接送至医院救治后得知,是疑似食物中毒。

  之后,大家相互告知,再加上政府部门及时联系通知,才得以将所有喝过牛奶出现病症的婴幼儿及成年人及时送至医院救治。

编辑:梁铮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29名学生在校午餐后呕吐 疑因泥塑课后未洗净手   11-03-19 09:01
·印度北方邦约200名孩子食物中毒入院 已获救治   11-02-28 13:40
·赵村幼儿园百余学生食物中毒   11-02-26 16:25
·未央区赵村幼儿园幼儿食物中毒续 23名患儿昨出院   11-02-24 04:26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