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言平
2011年的小学入学招生工作很快就要启动,南京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入各种各样的“幼小衔接班”,恶补小学知识。因此,南京培训机构面向幼儿园大班孩子推出专门应对重点小学面试的 “包过班”,12节课11000元。
为了让人生不输在起跑线上,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到了孩子教育年龄,便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苦行。之前,这种修行还只是停留在小升初、中考、高考这三个阶段,可现如今却出现了向两端延伸的趋势:幼儿园招生祭出“面试”的怪招、“幼小衔接班”喊出天价、本科毕业考研留学之风方兴未艾……
连稚龄儿童都要加快节奏地 “应试”起来,这种恶性延伸真是现实的无奈:一方面,社会人才的认证标准,无论是用人机制还是世俗观念,依旧停留在崇拜学历的层面上;另一方面,教育资源整体均衡实现的遥遥无期,又让竞争处于一种无序混乱的局面。
为人父母,无非是希望孩子长大后有在社会上谋求生存的一席之地和丰厚的生存资本。特别是在高考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就业环境逼仄的情境下,家长们的期望已经慢慢转变成焦虑,焦虑的结果便让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抢夺优质的教育资源上。之前有饱受诟病的奥数班、航模班,现在又有了“天价幼小衔接班”,而这些,实际上都是资源不均衡的现实土壤上滋长的怪胎。有需求就有市场,培训机构正是利用家长这种盲目竞争的焦虑心理来获取暴利。这种热捧“天价班”的行为,看似为了追求公平,实际上是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又在制造新的不公平。
“天价幼小衔接班”是市场的产物,也许又会和其他高价培训班一样无法根除,因此,必须依靠加大教育投入,来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公平。除此之外,还要求全社会要改变固化的人才观念,制度上还要打通年轻人上升的途径。唯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和改良,才能够终结日益激烈的教育资源抢夺战,才能抑制“天价幼小衔接班”这类怪胎的不断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