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成名”篇
手腕更毒辣 美国本土施袭
美国媒体狠批白宫:这个大个子阿拉伯人,为什么在拿过我们的援助后,又来袭击我们?
“9·11”是拉登最为外界所知的一次恐怖主义行动,正是这次行动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政治走向和国际关系格局。
拉登从苏丹来到阿富汗之后,塔利班首领奥马尔对他极为欢迎。不过拉登并没有像奥马尔等塔利班高层一样住在首都喀布尔的官邸内,而是宁愿住在郊外偏僻而简陋的小屋中。
他的低调,换来的却是“基地”网络在阿富汗的大规模扩张。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探员杰弗里·雅思科曾在美国媒体发表文章称,正是在阿富汗,拉登才决心将“基地”组织建成一个有严格规制、并且发动圣战的恐怖集团。
美国方面称,1998年拉登对美国人策划发动了一次恐怖主义袭击,这是拉登和美国政府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较量。
当年夏天,炎热异常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生爆炸,爆炸地点正好是美国驻肯大使馆,不久之后美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也发生了爆炸。两起袭击造成200多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死伤者中有不少美国人。
不久后,一身迷彩服,包着头巾,背后靠着一支AK47步枪的拉登出现在互联网上,他宣布“圣战”开始。
这时候的拉登,开始正式进入到美国大众的视野当中。美国媒体开始狠批美国政府,称“这个曾在阿富汗反对苏联的大个子阿拉伯人,为什么在拿过我们的援助后,又来袭击我们?”
此后随着拉登“作案”越来越大,最终美国人开出的悬赏价格由500万美元水涨船高至5000万美元天价,要拉登的项上人头。
2001年9月11日,作为美国资本主义象征的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座塔楼被撞毁,美军也开进阿富汗。拉登从此开始了近10年东躲西藏的生活。
“猫捉老鼠”的游戏玩了10年后,拉登在美军名为“定向”的突袭行动中被击毙,行动持续大约40分钟。22年圣战,10年逃亡,在40分钟的枪炮声中灰飞烟灭。
本报记者 张乐
大事记
1 1955年
家业显赫
奥萨马·本·拉登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其父是沙特建筑业大亨。拉登早年在吉达求学,后毕业于利雅得大学经济管理系。
2 20世纪70年代
亿万身家
拉登作为工程师,从石油和建筑业赚取了巨资。他在西方拥有数家公司,涉及建筑、石油、制造和宝石等诸多行业,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
3 1979年
建立“基地”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拉登参加了美国支持的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拉登1988年在阿建立“基地”军事大本营及训练营地。
4 1989年
流亡苏丹
苏联从阿撤军后,拉登与其追随者返回沙特。次年海湾危机时,他因不满沙特邀请美国驻扎军队而离开那里。海湾战争结束后,他又流亡到苏丹。
5 1994年
无国可归
由于涉嫌暗中资助恐怖活动,拉登的祖国沙特阿拉伯于是年2月正式剥夺了他的公民资格。此后,他一直在阿富汗居住。
6 1995年
初露锋芒
继1995年利雅得美国军用建筑物遭袭和1996年6月沙特宰赫兰美国兵营遭袭后,美国认为拉登是这两起事件的主谋,1999年6月悬赏500万美元捉拿拉登。
7 2000年
变本加厉
美国称本·拉登参与策划了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爆炸案和2000年美国科尔号驱逐舰遇袭事件。
8 2001年
滔天大祸
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等地遭恐怖袭击后,美国认定拉登是头号嫌疑犯。
9 2011年
难逃劫数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本·拉登被美国军方击毙,地点位于巴基斯坦境内,距伊斯兰堡以北100公里、喀布尔350公里以东的阿伯塔巴德。
作者:张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