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榆林讯(记者 刘晓军)在沙漠种植太空育种作物?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榆林一企业和航天部门合作,要把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昨日,中国榆林航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在榆阳区巴拉素镇正式启动,计划以榆林毛乌素沙漠沙化土地为基础,利用航天生物菌肥试种“太空育种”的经济作物。
在沙漠地区农作物本来就生长困难,太空种子能适应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十七所党委副书记张敏介绍,太空种子在全国很多省份包括盐碱地都试种成功,长势很好,在沙漠中试种还是全国第一次。“我们的专家经过考察,发现沙地下其实还是黄土,只是厚度不同,加上生物菌肥,应该可以试种。”张敏说,之所以选在陕北,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当地治沙;二是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帮助农民脱贫。“我们希望,下次再来能看到沙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据了解,此次航天集团带到巴拉素的不仅有50亩沙地用的航天大豆种子、十余个菜品种子,还免费赠送近4吨的航天生物菌肥。航天集团生物菌肥项目总工刘海明说,航天生物菌肥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煤炭资源废弃物,榆林有丰富的煤炭,刚好可以利用。航天生物菌肥是一种绿色肥料,对人体无害,比普通化肥便宜,还能改良土壤。
在三场村的一块沙地里,记者看到了由航天育种研究中心提供的肥料和种子育出的经济作物。参与育苗的志愿者梁女士说:“育苗的种子包括南瓜、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等,这些塑料棚内的作物苗很快就会被移植在田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