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故宫
专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
“每一分收支公众都能查到”
在文物维护、人员素质和管理理念上,海峡对岸的那所故宫博物院给予我们的借鉴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台北
“黄公望的这件《富春山居图》,是中国艺术史上名迹中的名迹。今天,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能看到它的全貌,也就是《剩山图》(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及《无用师卷》(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的并列展出,这对我们来说是何等大的福气。”
6月1日上午10时,“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开幕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面对众多嘉宾和海内外媒体记者,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如是评价这幅历经火厄、分隔360余年的旷世名作的合璧联展。
在台北故宫最主要的书画展览室210陈列室,这幅旷世名作被置于展柜内,迎候着众人的目光。前段《剩山图》呈现出“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之感,后段《无用师卷》由六纸接成,笔墨堆叠层出,山石勾勒皴染变化多样,不仅是富春的隐居景致,更是黄公望探索自然造化后的理想山水形象。
此次特展总共展出83件文物,其中70件台北故宫珍藏书画,一件私人藏品,另有12件大陆借展文物。对于借展文物,周院长强调:“跟我们的国宝一样受到最高维护。”
此前5月20日下午,来自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及其他11幅来自大陆各博物馆的珍贵书画运抵台北。台北故宫动员书画处、登录保存处、安全管理处共十多人接机。同时,由台湾的航空警察、高速公路警察、台北市警察大队、保安大队警察及故宫驻卫警等近百位警员,分三段护卫进入台北故宫。
提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安保,周院长向本刊记者介绍道:“院内所有文物等于我们自己开保全公司来防护。从院外警卫到院内安管、监视系统、临近管区及警局,都有一个非常完备的系统在防护,我们的安管可谓滴水不漏、零事故的。院外,在十几公顷的土地上,我们有63位警卫、四五条警犬在外巡逻,晚上警卫都是不断的。此外,还有全天24小时监控,我们共有78个点、11个岗哨。警察局白天、晚上都会有警车来巡逻;在内部,我们有55名安管人员,加上监控与库房维护二三百人,保全工作符合国际标准。每个陈列室里有24小时监视器监控,所有展物都放在玻璃柜中,配备防爆装置,还有昂贵的红外线碎音侦测系统,它敏感度非常高,只要稍有点破裂就会启动装置。可以说,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控中。”
今年3月18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停电6小时。然而事故发生后,博物院仍持续向游客开放,直至18时30分关门为止。
“停电并未导致安保系统停摆,只是陈列室的监控画面无法传送至监控室,但陈列室的照明都没有停止。事故发生后,我们马上调派人员在每个点加强警卫,同时没有损害参观者的权益。”周院长告诉本刊记者,紧急情况下,院方通常都有应对的B方案,“我们危机处理有一套制式,碰到意外情况,就把岗哨的位置都布好,由副院长带领,所有重要的点都会有人员清场。”
据其介绍,台北故宫日均观众约7000至8000人,节假日高达万人,而大展期间人流也会激增。对于此次特展,院方已设计了人流管控措施,“第一是游客需申请网上预约;另外,进到院里来,我们每个时段(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左右)控制在2500人。”院方近日发给本刊记者的统计数据显示,自6月2日正式开展至6月12日,展馆已迎来82774人次参观,反响之热烈,可见一斑。
现年64岁的周功鑫,曾在台北故宫服务长达30年,从基层导览做起,先后担任蒋复璁和秦孝仪两任院长的秘书。此次特展开幕前夕,周功鑫院长拨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她介绍了其上任至今“行塑典藏新活力,创造故宫新价值”的管理理念。
要有对博物馆知识有全方位认识的人才
人物周刊:《富春山居图》历经两年多努力得以合璧,离不开各方努力,请介绍一下整个过程。
周功鑫:2008年8月,我刚到任故宫没多久,经陈文茜小姐介绍,在一个餐聚场合中,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先生就提到有没有可能《剩山图》与《无用师卷》联合展出?我说这没什么不可能,首先我们有《无用师卷》在,再加上黄公望的诗存这些我们都有,应该没问题。
于是,刘总裁就开始斡旋奔走,谈得差不多的时候,忽然就说希望是双向的比较好。我们这里没问题,但是大陆还没有司法免扣押这样一个艺术交流的法令,所以我说单向的可能性比较大,只能大陆的《剩山图》过来。停滞了一段时间后,去年年底重新启动,今年元月签约之后就促成了这件事情。
人物周刊:您先后在蒋复璁和秦孝仪两任院长身边工作多年,他们二位既是造诣深厚的学者,又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谈谈他们对您的影响?
周功鑫:蒋院长是宋史专家,也是图书馆员,对学术研究非常看重。我们文物的研究人员、专业人员的训练都是早期派到美国去培训,后来也是承接一些很重要的职务,这是很有远见的做法。秦院长是跟着“先总统”蒋公先生25年的机要秘书,所以见识多,他在行政处理上格局大。另外,故宫由原来很小的编制到后来够规模的编制是他完成的。那些国际展览,尤其是引进国外的展览都是秦院长完成的。
人物周刊:您曾有几年回到辅仁大学创立博物馆学研究所,当时创办的理念与教育情况是怎样的?
周功鑫:主要是为了培养年轻的博物馆专业人员,我们有自己的宗旨目标,就是要培训博物馆的适用人才。
他们需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需要对博物馆知识有全方位的认识,然后要有一个热忱服务的品质。在课程设计上,我会进行分组,让同学们去收集资料讨论,用举办活动的方式让他们每个小组去负担自己的责任。
另外,就是对博物馆知识要有全方位的认识。当你对博物馆的专业知识有一种开阔的认识,工作上就容易发挥。因此我们的课程排得非常充实,让学生们能有全方位的认识,现在故宫博物馆和几个当代博物馆里都有我们的学生。
人物周刊:你们对新人会作哪些培训?一般要达到怎样的标准?
周功鑫:在文物方面,我们请国外对东南亚研究非常深入的教授来做演讲,他们都要去学习。另外,他们会被分配到每一个处室,相对他未来要做的工作进行培训,比方说,他做典藏,就到管库房的典藏工作;他做展览,就到做展览的相关部门,先是有人带着一起做,之后他们就要自己去做个展览,然后我们就去指导,随时检视他们。如果出现错误,都会有处分,像口头警告,要是他们再犯就会记他们工作的缺失,列入他们的考级。目前都是记警告、记小过之类的。他们都比较认真,很多事情如果你做得不仔细,对后面的人或者自己的未来都会带来麻烦。我常跟同仁讲,要做滴水不漏、防止万一的事情,任何事都要思考得非常缜密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