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单位发职工月饼需缴个税 媒体批税务部门见缝插针征税
http://news.hsw.cn    来源: 京华时报  2011-08-28 21:4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全球十大裸体娱乐场所
全球十大裸体娱乐场所
盘点雷人的交通警示牌
盘点雷人的交通警示牌
·河北一中学新校规防早恋:男女间距不低60厘米
·福布斯主编:四川富豪很低调 愿出钱从富豪榜消失
·男子强奸亲婶未遂举斧砍杀灭口 潜逃14年终落网
·网民发帖批评法院遭跨省追捕 回应:引导说实话
·西安暴雨侵袭致大堵车:一座被雨困住的城市
·婚礼后伴娘遭强暴追踪 嫌疑人称想着强奸不算事
 

  时值中秋前夕,不少单位都会向员工发放月饼、中秋购物礼券或是月饼券。记者昨天了解到,这些收入虽然以实物或有价证券形式发放,但不属于免税范畴,也应计入工资薪金扣缴个人所得税。

  虽然一些网友对“月饼税”感觉新鲜,不理解为什么发盒月饼也要扣缴个税,有民俗专家认为“公司发放给员工的礼品应该是对员工表示感谢和鼓励,是一种节日期间增进感情的做法,对赠送月饼这项传统收税,还是有些牵强”,但事实上,多年来,本市一直在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单位发的月饼、中秋购物礼券或是月饼券,都不属于免个税范畴,因此应该按规定缴纳个税。

  此前,北京市地税部门在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中,就曾发现部分单位、企业在逢年过节发给员工的实物或其他代用券,没有并入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而这已经构成偷逃税款的行为。本市地税部门当时即表示,根据税法规定,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如果单位、企业未按规定为其扣缴税款,将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要处以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新个税法将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纳税人8月收到单位发放的月饼或月饼券,将按旧标准2000元/月的减除费用标准来计征个税。9月收到的月饼或是月饼券,则将按3500元/月的减除费用标准来计征个税。(记者 赵鹏)

  税务部门征“月饼税” 让月饼彻底变了味

  “月饼税”之类税收的出现,其实反映出税收见缝插针的趋势,而且这种见缝插针征税的对象是普通民众。

  中秋节快到了,“单位发月饼也需缴个税”的消息出现的时候,让许多人都“很受伤”。

  税务部门对月饼之类由单位发放的福利物品按个税法征税,并不是从今年的中秋节开始的,而是早已有之。税务官员面对采访,对此并没有避讳,而是明确表示,单位发放的月饼、提供给员工的免费一日游之类,均应作为应税所得与当月发放的工资薪金合并计征个税。

  税务部门征收“月饼税”,自然有法可依。但这种税收的出现,仍引起了人们感情上的挫伤。表面上看,单位给员工发放的月饼,虽然不是货币,但事实上省去了员工为购买月饼而增加的支出,等于为员工增加了一笔收入。从经济角度来看,也是一种财富转移,税务部门征税就有了理由。然而,对月饼这类福利物品,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单位对员工的关怀,当税收出现于此的时候,也让这种关怀变了味。

  尽管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但并不等于税务部门可以不顾民意、不顾舆情来征收。国家在征税时其实需要为某些财富转移“网开一面”,诸如月饼之类主要在于提供人们享受亲情交融、丰富人际交往的物品,就是一个应该留出的空间。

  “月饼税”之类税收的出现,其实反映出税收见缝插针的趋势,而且这种见缝插针征税的对象是普通民众。最近围绕着婚姻法司法解释而出现的“房产加名税”的风波,尽管国税总局已表示暂未考虑,但一些地方税收部门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其实质也反映出税务部门过度盯住普通老百姓腰包的倾向。

  税收对某些财富转移活动“网开一面”,这并不是要求税务部门放松税收征管,而是要求税务部门改变在个税征收上见缝插针的作风,给社会留出必要的人际往来的弹性空间。不能不指出的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我国个税流失确实比较严重,比如资本利得税长期处于“暂不征收”的状态,对于灰色收入更是由于技术上的困难而长期无法从税收上建立起管理机制。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导致工薪阶层成了个税的主力,而一部分收入渠道广泛的富人却心安理得地处于个税征收的边缘。因此,对于税务部门来说,更重要的是堵住这方面的漏洞,而不是盯住普通百姓口袋中的“蝇头小利”。

 [1] [2] 下一页
编辑:李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