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19日,肖志在广州出生,父母都是外来打工者,对于肖志,父母倾注了所有的爱,肖志1岁半时,父母就把他送进了幼儿园,最初,肖志很活泼可爱,老师们都很喜欢。
肖志原本随父母在广州上学,但是在他3岁那年,父母离异,父亲肖剑军不得不将他送回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看。
肖志最初在家乡的檀山完小上小学,六年中,肖志每个学期都能从2公里外的学校拿回奖状,由爷爷贴在堂屋的墙上,其中得奖最多的是“三好学生”,在农村,这一直是很多家庭引以为傲的象征,如今爷爷肖远朝看到这些奖状时,黯然的眼神仍会流露出一丝闪亮。
远在广州的肖剑军对儿子的学习并非不知情,肖志的考试成绩也曾拿到99分甚至100分,肖剑军回家乡时,老师曾嘱咐肖剑军要好好培养孩子。
然而肖志并不让爷爷奶奶省心,他从小就贪玩,课堂上爱讲话,课余时间爱和同学玩卡片、电子游戏,祖辈的教育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打骂、罚跪。
肖志给人的这种印象也带到了姑姑家,给姑父刘文东的感觉是孩子还不坏。
小学毕业后,肖志被送到衡阳县城的光华实验中学上初中,初一第一个学期,肖志仍然拿到了三好学生奖状,和表妹表弟的奖状一起贴到了姑姑家的墙上。
据当地公务人员蒋女士介绍,光华实验中学是衡阳县最好的中学,中考都能进入衡阳县一中,学费在全县也最高,一年一万多元。
尽管肖剑军在广州开车拉货,月挣六七千元,他还是把儿子肖志送进了光华实验中学,第一学期,肖志在全班70多名高手中,居然就能拿到20名。
进城后急转直下
经历了四个第一次:第一次闯祸、第一次被姑姑当着老师的面痛打、第一次玩网络游戏、第一次吃贵价夜宵
“才一年时间,我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这样?”肖剑军感到不解,初一下半学期,肖志的成绩降到了26名,之后一路下滑。
现在只有姑父刘文东最清楚,肖志进入衡阳县城读书后,经历了人生四个第一次,第一学期还是三好学生的肖志,到第二学期已经被老师归为表现很差的学生。
肖志进城后,被父亲全权委托给了姑姑和姑父照看,但肖志还是贪玩。案发前一个多月,刘文东和妻子肖玲林到学校时,班主任的日记本上关于肖志所犯的错误记了一页,如上课打瞌睡、拿同学的手机玩游戏、给同学贴纸条,而其他同学都只有简短的几条,老师告诉刘文东夫妇,肖志的表现很差,肖玲林气不过,当着老师的面扇了肖志两耳光,并罚了跪。这是肖玲林第一次当着老师的面教训侄子。
今年开学后,刘文东有一次也被老师叫到了学校,原来肖志和一个同学打架,导致同学的眼镜被摔碎,刘文东为此还赔了200元钱。这是肖志第一次闯祸。
一直让刘文东夫妇和肖剑军纠结的是,肖志沉迷网络,在刘文东家的电脑上学会了网络游戏,比如洛克王国、穿越火线等,肖志在游戏中枪法很准,有时还会在慈祥的姑父面前炫耀一下。这是肖志进城后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方式。
刘文东夫妇还发现了肖志的一个恶习,偷家里的钱,还撒谎,有一次肖玲林发现肖志翻她的包,后来她告诉刘文东,晚上睡觉衣服不能乱放,但是肖志并不缺钱,一个月生活费有500多元,但是他学会了攀比,进城后,第一次吃到了20元一顿的宵夜。
肖志被姑姑闪耳光那次,老师告诉刘文东夫妇,肖志性格有点孤僻,感觉有点仇视社会。
不要姑姑管
姑姑对他恨铁不成钢,因为太关心他,还被婆婆和丈夫误会不顾家
肖志进城后,姑姑肖玲林承担了教育的重任,姑父刘文东用恨铁不成钢来形容肖玲林对侄儿的良苦用心。
刘文东说,每逢肖志周末休息,妻子都会把肖志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带到店里看书、做作业,只有完成学习任务后,才允许肖志每天玩一两个小时电脑。肖志不听话时,妻子也会骂他,用竹条抽他。
今年开学后的一天,肖志的一个眼神,当时让刘文东感觉,肖玲林对侄子的爱代替不了父母的爱,当时肖玲林教训肖志:“如果这个学期不考进全班前20名,就把你送回檀山老家。”肖志连说:“我不!我不!”眼神充满怨恨,让刘文东感觉“像要吃人一样。”
肖志的奶奶杨敬娥后来听肖玲林说,肖志在姑姑面前也会顶嘴:“我回去,我不要你管。”
12岁的肖志或许没有想过姑姑的处境。根据刘文东和邻居蒋女士证实,刘家人一直认为肖玲林只对自己娘家人好,疏远了刘家的亲戚,为此婆媳关系也一直比较紧张,肖玲林夫妻俩也经常因为琐事吵架。在肖玲林去世后,蒋女士还听见邻居因为这些数落肖玲林的不是,这一切主要与肖志有关。
肖剑军对儿子的教育只能维持在电话交谈上,现在他才开始猜测儿子的内心世界,每次看见姑姑和姑父吵架时,肖志心里是否会想:“他们吵架是不是因为我呢?”
没有母爱的委屈
3岁以后一直生活在没有妈妈的阴影里,每次见到妈妈都特别开心
肖志上初中后,有一次对姑姑说:“同学都有妈妈送饭,我却没有。”姑姑心疼地说:“姑姑以后每个星期至少给你送两次饭。”肖剑军回忆起肖志和姑姑的这段对话时,表示心里都很痛苦。
任凭当年3岁的肖志如何哭着喊妈妈,妈妈还是没有回头,父母离异的理由只有四个字感情不合。离婚后的几年中,肖剑军和前妻都没有再婚,期间两人多次产生过复合的想法,但都只是一闪而过,后来肖剑军又娶了一个贵州女人并生子,三年前,前妻也在老家常德重组家庭并生子,从此身不由己,无法看望肖志。
“广州的那些民办学校没有饭堂,我又是个单身汉,孩子跟着我饭都吃不上。”肖剑军说,肖志只好跟爷爷奶奶生活。
肖志的奶奶杨敬娥回忆,年幼的肖志经常念妈妈,尤其看到别的小朋友和妈妈在一起时,其实肖志的妈妈以前每年至少来看望肖志一次,每次都带肖志到衡阳县城买新衣服,买好吃的,每次来半天就走,每次妈妈来的时候肖志就特别开心,妈妈走后,就会变得比平时更沉默,甚至偷偷掉眼泪。
肖剑军记得肖志最近和妈妈接触,是今年开学后,肖志告诉姑姑想去常德看妈妈,后来妈妈就打来了电话,这一次肖剑军觉得儿子从来没有那么高兴。
“没有妈妈一直是他心里的一个阴影。”肖剑军说,小时候,每当别的小朋友嘲笑肖志没有妈妈时,肖志只有委屈地跑到奶奶面前。
据肖剑军介绍,三年前,他的第二次婚姻也失败了,主要是因为肖志,“买东西时,妻子对于大儿子根本不提。”肖志在继母身上无法找回缺失已久的母爱,最后肖剑军忍无可忍,铁了心和妻子分居。
去年,肖志还跟奶奶提起:“爸爸再找个妈妈就好了。”
踏上不归路后
父亲背上沉重的压力,短信里说,“我现在没脸面对这个社会!”学校以校外案件为由推脱得一干二净
“都是我的错。”肖剑军接受采访时这样自责,后来他又接到了肖志妈妈打来的电话,两个人互相说着心中的后悔。
记者从衡阳县公安局获悉,肖志通过警方也表达了深深的悔意,这个12岁的孩子现在成天用哭来忏悔,精神状态非常脆弱。
刘文东在无法忍受悲痛时,曾指着肖剑军说:“这一切都怪你!”同时,他也有这样的质问:“为什么学校没有把孩子教育好?”
然而记者找到衡阳县光华实验中学时,校方表示肖志杀死姑姑一家三口案是一起发生在校外,而且发生于假期的刑事案件,与学校无关。后来衡阳市教育局综治办的工作人员进行协调时,也被告知了同样的观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衡阳县光华实验中学刚刚被评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肖志一案一旦公开,对于学校来说,会成为一个笑话。
与学校相比,衡阳警方感到敏感的是肖志的未成年人身份,目前他还处于看管阶段,经司法部门讨论核定后,才能决定是否将肖志送进少管所接受管教。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丁一元对此表示,依照法律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无论其作案情节有多恶劣,都免于刑事处罚,公安机关先对肖志实施看管,之后或者由监护人管教,若有严重暴力倾向,则可能送进少管所。
目前被限制人身自由的肖志可能不知道高墙外发生的一切:姑父刘文东不止一次说到“家被毁了”;父亲回到衡阳的第一天,就被姑父一方的人打了,货车挡风玻璃也被砸了,父亲还赔了姑父家6万元安葬费;他更不知道父亲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我现在没脸面对这个社会!”
肖志或许更无法理解的是外界对他的行为的分析。据衡阳警方的介绍,家庭缺乏温暖、进城后诱惑因素太多、对姑姑管教不服、一时冲动。肖志一案的案由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该案折射出了中国普遍存在的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因此该案被上报到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引起高层重视。
警方的解释也是刘文东所担心的,他担心肖志走上社会时没有彻底改变,也希望通过这个案件,更多的家庭能反省,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专家:个案代表了普遍问题
乡村应当建立留守儿童机构;设代理妈妈、代理爸爸缓解心理问题
肖志杀死姑姑一家三口案看似是个案,但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这个个案却代表了中国目前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等普遍问题,特别是肖志身上的出现的心理问题,甚至具有典型性。在他身上,能看到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温暖的缺失,尤其是肖志的父母离异后又各自组建家庭生子,导致问题更加复杂化,更加重孩子在家庭中被排斥、被漠视的心理阴影。
熊丙奇认为,针对肖志这样的孩子,尤其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国家在对待留守儿童问题上,要进行教育制度改革,从政策上给这些孩子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随父母到打工地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公平。不能随父母一同居住的,在留守地,乡村应当建立留守儿童机构,在寒暑假孩子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能够承担起看管孩子的责任,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学校教育方面,尤其是教师,要注意多和学生沟通,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社会来说,代理妈妈、代理爸爸这样的新型工作也能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
其次,家庭教育方面,无论是单亲家庭还是健全的家庭,家长都应当利用所有尽可能的方式和孩子加强沟通,比如远在外地的父母,就应当经常给孩子打电话或写信,让孩子感受到其实父母并没有抛弃他们。
另外,社会应当给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是目前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沉迷于网络的现象仍旧很普遍,这是因为缺乏严格的监督所致,相关部门对此应当加强监管。
对于肖志的父母离异后又各自组建家庭的特殊情况,熊丙奇表示,通过外部因素很难改变家庭教育现状,社会只能呼吁组合家庭的家长能一视同仁,对于孩子,家长要承担起责任,而不是推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