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妈妈,节日快乐。”今天是母亲节,名贵的珠宝、象征母爱的康乃馨、特制的爱心甜点、精致的手工贺卡等,子女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昨天记者采访了几位西安市民,平凡的故事中传递着他们对母亲的挚爱和眷眷温情。
“很久没向老妈说一声‘我爱你’了”
“以前在家总是嫌老妈唠叨,还经常和她争吵,现在想想自己真是不懂事。”小李的家乡在湖南,两年前独自来到西安开始了大学生活。辣子不够辣、面条太宽、气候干燥……由于南北生活习惯的差异,小李最初的西安生活并不开心。“每次给老妈打电话,一听到她的声音我就哭了。”说到这里,小李不好意思地笑了。
虽然母女几乎每天都会通话,但每年的母亲节小李还是会特别给妈妈发个短信或者打个电话:“老妈对我的爱一直很含蓄,默默的,细水长流。而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变得越来越‘害羞’,很久都没有向老妈道一声‘谢谢’或者‘我爱你’了,趁着母亲节,向老妈袒露对她的情感是再好不过了。”
“初为人母才体会到母亲的艰辛”
罗雨欣在今年年初生下了一个儿子,如今她有着双重身份——女儿和母亲。“生了小孩才知道母亲的伟大,”罗雨欣深有体会地说,“‘十月怀胎’不仅仅是单纯的时间概念啊。”
“以前每年母亲节都会顺应潮流给妈妈买一束康乃馨,周围邻居还夸我孝顺,可是我却从来没问过妈妈到底想要什么。”从确认怀孕的那一刻起,罗雨欣的饮食就由妈妈“包圆”了。五个月下来,罗雨欣的体重不停地上升,妈妈的体重却减轻了,罗雨欣看见自己孩子的那一刻哭了,“突然发觉妈妈很伟大,真的很伟大。”
今年的母亲节,初为人母的罗雨欣在征得了母亲的同意后,打算将亲戚朋友都叫到一起,给家庭里所有的妈妈们过一个母亲节,“妈妈说,人越多越好,她喜欢热闹。”
“儿子们生活得好我就满足了”
走进张静波老人的家里,除了满满的书本之外就是儿子们的照片。老人今年86岁,从省妇联退休后就和老伴在家里,平时看看书、看看报。“这是我大儿子,在深圳,”老人指着其中一个相架告诉记者,边说着边从抽屉里拿出七本影集给记者看,每一本的右下角都标着该相册的内容,“没事的时候,我就把照片拿出来翻翻,看着孩子们一点一点的长大,成家立业,心里面很充实。”
老人的两个儿子,由于工作的原因被单位派往外地,一年到头陪着老两口的时间有限,对此老人表示理解:“他们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已经够忙了,我们尽量不去麻烦他们。孙子、孙女隔个几天也会给我们打个电话,说说他们在学校的故事。”对于母亲节,老人笑笑:“我这么大年纪了,没有什么母亲节的概念,也不讲究,只要儿子们生活得好,我就满足了。”
本报记者文锦实习记者石喻涵实习生李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