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咄咄逼人的奢华时尚背后,残留有那么一点隐秘质朴之处,那便是老弄堂,也即所谓的棚户区。弄堂居民们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保持着传统简约的生活方式,其实在这拥挤的老屋中,他们也无法施展对生活的奢求。天潼路上的陈宝余师傅和张银彩女士分别是91岁和87岁的高龄,却保持着年轻的笑容和心态。真正的爱情经得起岁月的历练。
和川流不息、人山人海的繁华商业街相比,弄堂里的空间更加简陋狭窄,却不乏色彩。这组片子我从2010年拍摄至今,来回奔波穿梭于好几个弄堂。从最初拿着相机被冷眼相看,骂街、争吵,一直到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被他们认可,准许我进去拍照,种种的付出不一而足,收获则来之不易。
曾经有很多次,我脑海中闪现过放弃拍摄的念头,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很庆幸坚持下来。我想是某种信念带动着我。摄影也许就有这无穷的魅力吧,它能够呈现过去的片段,给我之所见做真实的记录。 通过相机,我也可以倾听众生的声音,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其实也是在倾听自己。
弄堂居民当中,除了上海本土人,还有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来到上海寻求发展,没想到这里的竞争更加残酷激烈。在中国最潮流的城市中,他们做着最微不足道的工作,诸如保安、清洁工、服务员之类。其中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失业人士。
而反观那些老上海人,他们正等待着房子的拆迁,希望能合理改善当下的居住环境,分配到好一点的新房子。每次与他们交谈,都能体会到他们生活中的艰辛与无奈。虽然他们只是在城市的偏僻之处过着最简朴的生活,有时也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不过这才是弄堂特色的体现。大多数时候,邻居街坊相处融洽,其乐融融,踏踏实实接着地气儿生活,备显真实,我从心底里尊敬他们。
组图不仅是我对老上海弄堂的记录,也是对被拆迁的老家的留念。其实我是在拍自己,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