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比春晚反腐小品更刺激的新闻:为应付检查搬到小办公室,“风声过后”又搬回超标办公室。湖北十堰市人社局局长孙照军在“清房改革”中玩起了“搬进搬出”游戏。25日,记者了解到,孙照军因违规使用办公用房被免职。(2月26日新华网)
春节假期刚过,就看到这样的消息,也算是一种阅读观感上的不爽了。当一个官员在办公场所的使用上都有着阳奉阴违的态度,又怎能奢望他在日常行政生活中表现得“真实”?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当这位局长怀着“风声已过”的侥幸之心搬回到超标的办公场所时,外界的监督和纠偏力度远比他想象的要大。此事足以成为一个现实的教训:如果官员怀有侥幸心理,即便是在办公用房超标这样的问题上,也可能“丢官”。
进一步追问:局长“搬出搬进”,为什么他远未意识到这是一场危险的试探?即便他如今遭遇被免职的处分,在我看来,整起事件的两个细节也不能被忽视和遮蔽。一则,新闻显示,孙照军的办公用房面积超标,2014年,按照当地的整改要求,其超标的里间办公室只是被“封存”,钥匙交办公室统一保管;二则,就算孙照军“擅自”搬回到超标办公室,当地纪委也是接到群众举报后才进行了调查核算,而之前的数月相关部门对此并无察觉。
系列的细节令人生疑与不解。难道对官员办公用房超标的治理,就是简单的“封存”了之吗,甚至是把相关的管理权限,仍然全部地交由原单位?倘若如此,无疑是为相关违纪者“风头已过”的心理提供支撑。同样的道理,官员超标使用办公用房,本来就是一件极具反弹可能的事情。恰缘于此,治理就必须具有持续性,必要时甚至杀下“回马枪”,如此,整改才不至于阳奉阴违。
不妨说得更明白些,有简单的“封存”,就必有“搬回超标办公室”。“风声过后”又搬回超标办公室,提示的正是地方相关整治的不完整性。如何让官员办公用房的超标现象不再出现?观察者对此其实早有分析。一则,将超标办公用房进行再利用,而不是简单的闲置,消弭官员搬回超标办公用房的现实基础;二则,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尤其是相关整改情况的公开,让官员的办公住房信息时刻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如此,即便官员有心想搬回,迫于外界的压力,也多会选择作罢。
“风声过后”官员又搬回超标办公室,这无异于一则现实的拍案惊奇。但简单的免职,却远非结束之时。十堰市委在处理孙照军违规使用办公用房问题的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回头看”专项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将依纪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一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对于曾经轰轰烈烈的官员办公用房超标整治行动,各地或许都应该有一次回头的打量与重新审视。
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