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华商重磅 > 华商观察 > 正文

“退课新政”更考验教授

华商观察 华商网-华商报 2015-03-21 08:55:32
[摘要]据清华大学校方解释,推出“退课新政”是落实《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减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数量,强调通识教育。

  可以免费退课了!清华大学于近日公布了面向本科生选课退课的新规定,中期退课时间从原来其中的一周,扩宽为第6周至第12周,同时免除每门课50元的退课费。新政在选课、退课方面给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度,不过也有学生认为,新政鼓励了个别人“囤课”的投机行为,热门课程将更难被选到。(3月19日《北京青年报》)

  清华大学放开选课退课的限制,赋予了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尤其是退课,学生对某门课程讲得不好或者难度太大,可以退课。这将带来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热门课程“一座难求”;二是难度较大的课程以及讲得不好的课程,会被打入“冷宫”。显然,这些真正考验的不是学生,而是大学教师和教授。

  据清华大学校方解释,推出“退课新政”是落实《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减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数量,强调通识教育。的确,强调通识教育更接近教育的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学生可以对大量的选修课进行自由选择,如同到超市选食品一样,最合口味与质量最优的注定是优选。相反,大学如何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教育,才是大学应当做的。

  摆在大学教授面前的“讲好课”至少有两大障碍:一是“学分制学费”改革能否落到实地。“学分制学费”不仅是一项收费制度,也应当是一项分配制度,即学分付费与教师授课挂钩,被选得多收入就高,倒逼教授的积极性,把课讲得更好;二是教授的聘用制度。去年,清华的方艳华、闫浩以及四川大学周鼎等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因为在新一轮聘任过程,没有取得副教授职称,或被迫转岗或无奈退出。他们背后讲好课“逆淘汰”的瓶颈,证明过分强调学术与论文,在很大程度导致教育方向的偏离,也导致为学生服好务环境的稀薄。

  仅仅赋予大学生充分的选课退课权利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让大学生在自由的选择中,能够选到最好最优的教育,而不是矮子里面拔高个。这无疑还需要大学在管理与教学改革发力,释放出讲好课的生产力,并赋予大学生选择权的内涵。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选课 教育的本质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冷宫 退课新政 学分制学费 门课 通识教育 北京青年报 大学生

上一篇:“超龄”农民工的未来在哪里? 下一篇: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环保公益诉讼吧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