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古路坝精神延续至今 成就“西工大现象”(图)

西安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任娇 2015-05-11 05:29:52
[摘要]“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国家拿枪的人很多,为国家造枪的人很少,我们要做为国家造枪的人。

\

  《古路坝灯火》影评大赛现场

  “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国家拿枪的人很多,为国家造枪的人很少,我们要做为国家造枪的人。”5月8日晚,西北工业大学举行《古路坝灯火》影评大赛,这些身处当代的90后学生,在观看70多年前西北工学院学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求学作出的努力和坚持,他们如何“忆往昔峥嵘岁月,诉今日工大情怀”?

  电影《古路坝灯火》由著名作家、编剧、导演莫伸编剧和导演,由西部电影集团、西北工业大学和城固县联合摄制。影片以李院长、鲁校务、徐丹凝、吴建聪、郑浩秋和余专员等为主线,以上个世纪30年代末抗战全面爆发后,西北联大南迁汉中借城固古路坝天主教堂办学的故事为背景,讲述和还原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成长史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学生影评舍己为国 自励苦读

  “如果说有哪一种感情可以融入骨髓,沸腾于血,脉脉相承不息,于救亡图存的关头,激发出最大力量的话,那一定是赤心奉国的爱国情。”在影评大赛中获得最高分的人文经法学院牟思锦说,“我死国生,我死犹荣”的血色激情固然感人,然而真正的爱国绝不仅限于捐躯济难。为了国家暂放个人情仇,只为真正实现最大的个人价值,这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牟思锦说,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一部《古路坝灯火》,一段苦涩激情的岁月,澎湃着爱国的声音。这正如西工大校训中的“公诚勇毅”四字一样:以天下为公的大道信仰,以赤诚忠心的爱国情怀,以舍己为国的切肤之勇,以磨砺自强的苦读之毅,无论是七十年前国难当头,抑或如今国泰民安,都必将传承下去。

  “影片虽然不算长,但是每一分钟都散发着理想主义的气质。”管理学院201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李金一在自己的影评中说,“无论物质条件多贫乏,无论师生的处境多窘迫,校长始终未曾放弃公平、公正的道德底线,学生始终未曾放弃对科技、对知识的不懈追求。这种坚守,不正是那些孤独的理想主义者赖以生存的东西吗?这种笃定,不正是古路坝精神可以延续至今并成就了‘西工大现象’的原因吗?”

  >>名家点评古路灯火 恒远照耀

  陕西省策划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治明说,叙事在这里已经超越了技巧成为一种价值观,抗日救国不仅是一个背景也是一个轮廓,更是人物心理塑造的一个出入口。虽然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始终扣人心弦,在简单故事的结构模式中呈现出复杂的历史背景,由简单而深厚,由朴实而严谨,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透射出一种人性的光芒。

  《古路坝灯火》的开场是从遥远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火炬的画面开始的,虽然古路坝的灯火只是人类文明之光的一束,只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缩影,但古路坝的灯火却有力地奠定了教育的原则、教育的方针和教育的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精神使古路坝的灯火成为一种象征,也使它成为新中国教育最重要的注脚。

  古路灯火,恒久不熄,永远照耀。

  这里诞生了15位院士

  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仵埂和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晓芳说,抗战八年,西北工学院毕业了1300多名本科生,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教育和工程科技领域的巨匠,诞生了15位“两院”院士。正是这样一批人,在工程科技领域,为国家撑起一片天。莫伸所讲的故事里,表现了当年学子们在特殊境遇下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这些优秀工程科技栋梁的化身。艰苦环境下的苦读,成为一种象征,一种信念,一个伟大民族对自己未来的信念。这种对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守护里,充满着悲壮和震撼。因之,苦读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成名成家的个人目标,而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

编辑:秦一乔

相关热词搜索:西工大 古路坝灯火 影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苦读 中国高等教育 学生 影片 西北工业大学 导演 百姓民生

上一篇:"路怒症"催热行车记录仪渐成"标配" 教你如何选购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