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出租车调价又被推倒封口浪尖,打车难,难打车这已经成为市民在偌大个城市生活的基本出行问题,出租在也不是我小时候那种出门就有,招手即停,它已经不是方便的代言词了。可是不知道当我上班时,出租已经不在是招手停了,出租车司机挑客人,挑路线,本是服务于市民的,而现在却让市民很头疼。出租司机却抱怨挣不了多少钱,这种矛盾究竟出现在哪?
一边是民意,一边是企业利益。很多时候,这双方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那么到底应该牺牲谁的利益呢?我认为政府应该深究,从出租车挂牌到运营的各个环节,出租是否能被政府管理,而不是小垄断让私人的腰包鼓了,却让百姓埋单,司机出力。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肥了一小部分人。
具体可以引入第三方组织监管,让运营一切在透明状态下。
改革也一定是这样,不能大权在手,就这么定了。像一些小区的物业不能自己漫天要价,既要有政府物价部门的规定,也得引入第三方的监督,找好平衡点,对老百姓的利益要优先考虑。争取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真正做到,服务于民,利于民,而不是滥用权力。(秦萱)
编辑:杜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