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让世界看到真实、开放、自信的中国

关注 人民日报 作者:王新萍、张光政、张梦旭、倪涛、杨迅、赵明昊、暨佩娟、刘睿、宋豪新 2016-03-16 11:16:08
[摘要]“聚光灯”下的中国两会,吸引世界目光。“十三五”开局之年,32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两会报道,其中外国记者超过千人,分别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234家媒体。两会平台让“中国声音”通过全球媒体的镜头和话筒传遍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开放和自信的中国。

“聚光灯”下的中国两会,吸引世界目光。“十三五”开局之年,32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两会报道,其中外国记者超过千人,分别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234家媒体。两会平台让“中国声音”通过全球媒体的镜头和话筒传遍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开放和自信的中国。

充分开放——

中国的做法值得赞赏

无论是新闻发布会还是记者会,抑或是“部长通道”、代表团组开放日,外国记者针对热点话题频频发问,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肯尼亚无线传媒集团K24电视台新闻编辑卡洛琳·姆万基、赞比亚《每日邮报》网络版新闻编辑昌达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应中非新闻交流中心的邀请而来,在两会记者会上获得提问机会,当时兴奋得连自己的名字都忘记介绍了。

尼日利亚最大报纸《太阳报》主编伊肯内·埃梅乌是近年来第一个在两会上提问的非洲记者,这让他到现在想起来还开心不已。他说,两会在中国的政治“日历”上是非常重要的大事,这从前来参与报道的媒体大军的数量上就可以略知一二。

坦桑尼亚《公民报》首席政治记者埃利亚斯说,在两会上看到不少来自西方国家和非洲的记者忙碌甚至争抢的身影,新闻发布会上尖锐的提问“显示出中国两会的开放程度很高”。

马拉维时代媒体集团高级经济记者金斯利·詹西是第二次来中国。他对中国两会的开放程度印象深刻。“外国记者同中国记者一样,有机会采访这样高级别的会议并获得提问机会。在会议的开放度方面,中国政府的做法值得赞赏。”

展现自信——

拉近政府与民众距离

韩国《中央日报》驻北京总局、特派记者申庚振说,真正参与到两会报道中,就会发现中国很民主。特别是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直接采访到不少代表委员,这让他对自己今后在北京的新闻报道工作充满信心。

相比去年,俄罗斯塔斯社记者阿列克谢认为自己今年收获更大,除了获得向大会发言人傅莹提问的机会,中国农业部部长也接受了他的采访。他说:“这对外国记者是极大鼓励。”

两会期间举行的多场新闻发布会释放了大量令人感兴趣的信息,外国记者还可以自由采访两会代表委员。南苏丹《今日报》记者玛丽·波尼·育古直言自己从两会的采访报道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找到了很多很好的话题”。

印度《人民力量报》高级记者泰克昌德·索纳瓦尼和孟加拉国《独立报》高级编辑帕尔文·艾哈迈德都对两会代表委员认真听会履职印象深刻,对中国政府真诚地回答民众和媒体的提问点赞,认为这展现了中国的“智慧与自信”。

乌干达《新愿景报》高级记者塔迪欧说,2015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共提交至少6000份议案提案,其中大多数都被采纳或予以落实,此次“部长通道”上部长们主动发声,让人印象深刻,也展示出中国政府的开放坦诚。利比里亚《侧影日报》主编弗里德里克·盖耶则从中感受到中国政府拉近与民众间距离的努力。

埃及中东通讯社驻京记者兰达感受到中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越来越自由顺畅,许多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都得到了积极回应。

编辑:周庆辉

相关热词搜索: 两会

上一篇:让更多人享受“有品质的幸福”(评论员观察)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挑战的强大武器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