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蓬江黄泥沱渡口还有个名字叫红军渡。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当年的黄泥沱渡口,就是今天的红军渡,老百姓为纪念红军,把渡口更名为红军渡。在濯水古镇西面的阿蓬江边,采访团一行见到了刻着“红军渡”三个字的巨石,石高约3米,宽1米多,巨石之后,便是阿蓬江宽阔的水面。
“后来有了国道,渡口也就停用了,以前交通不发达,渡口是当地人过江到彭水的必经之路。”濯水镇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现在修起了高速公路,渡口的水面变窄了不少,当时,渡口水面宽达100余米,水深流急,红军没有渡江工具。
贺龙找到了当年在黔江水市乡水车坪买马时结识的两位朋友,这两人已是当地的船老板,在他们的协助之下,当地80多名船工,集结了20多只木船,帮助红军渡江。船工们人歇船不歇,直到傍晚,才将红军将士和骡马、物资全部运送过江。
而更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是在红军渡江的过程中,当地百姓接受了红军的宣传和主张,同时也被红军将士爱护老百姓的行为所感动,不少人主动拿出草垫铺在船底,让红军的骡马顺利渡江。还有不少人接受了扩红宣传,当地出现了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参加红军的场面,当天便有30多名濯水青壮参军入伍。
编辑:刘超
上一篇:【网络媒体走转改】游老街听江音 感受濯水古镇慢时光 下一篇:《大国外交》第四集《穿云破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