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西安“大学区”不尽如人意 探寻“集团化办学”模式

西安新闻 华商报 2017-06-15 07:33:01
[摘要]近日,西安市公布了一批干部任命,但空缺近百天的西安市教育局局长仍悬而未决。对此,一些西安教育界的资深人士很是着急。近日,记者与他们...

近日,西安市公布了一批干部任命,但空缺近百天的西安市教育局局长仍悬而未决。对此,一些西安教育界的资深人士很是着急。

近日,记者与他们进行了座谈,聊起对教育行业现状的认识和期盼,他们也想向迟迟没有到位的教育局局长喊个话——您是否愿意直面问题?有没有魄力和勇气痛下针砭,实干兴教?

教育工作者的麻辣“谏言”

“一些所谓的名校通过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挖尖子生,提升升学率,事实上在破坏教育均衡。”

“‘大学区’建设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早已偏离了本意,在执行上无法达成其设计的目标!”

“小升初用抽签的办法是懒政的一种表现,并不是公平,难道家长抽签决定孩子上什么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是公平的?用‘运气’来决定教育资源的配给,感觉多少有点荒唐。”

关于西安教育资源划分的矛盾为何长久困扰着大家?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来听听西安教育界资深人士怎么说。

优质资源的过度集中并不是好事

上学矛盾为什么这么多,其根本原因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太少。而被视为优质教育资源代名词的所谓“名校”,其实只是“看上去很美”。

“这些‘名校’升学率很高,但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网罗了大量优质生源,这样谈升学率没有意义。”一位教育学者直言不讳地说。但升学率让家长们对“名校”趋之若鹜,硬件、师资、人才等优质资源不断向个别的学校集中,如此循环下去,公办学校就很难参与竞争。这也就导致每年学区划分一出来,争抢教育资源的矛盾也凸显出来。毕竟好学校的学位是有限的,而大多公办学校竞争乏力,又入不了家长的眼。

“教育部门在划分学区的时候,应该更广泛地听取基层意见,正视矛盾,提前解决问题。”一位校长说,尤其是在择校问题上。

说起来,这些“名校”的性质很特殊,它们既不是民办学校,也不是公办学校。说是民办吧,他们都是国有资产投资建校办学;说是公办吧,他们又都在收费,同时也不完全遵循西安市教育局的学区划分和“就近上学”的原则。“实际上它是公办民助”。

最典型的情况是,名校中有些是高校产业,学校是由国有资产出资,校长是由学校任命,正是因为这层“特殊身份”,教育局没有人事权、财政权,在很多方面也只能协商,因而在教育局划片的时候就会很尴尬——即使户口在学区范围内,但部分“孙辈”孩子仍要掏钱才能就近入学。“高校学校不执行市区教育局的学区划分,市区教育局本质上也没什么办法。”这位校长说。

教育生态不正常

教育局、学校、家长三败俱伤

那么如何才能破题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大家认为,解决办法就是“像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说的那样,做大增量。”

“不要总想着在存量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在增量中发展和促进西安教育。”一位老师说,不如花力气发展新的教育体系,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权。比如鼓励多发展一些好的民办学校,不能老百姓一喊教育收费高,就对民办教育束手束脚,限制其发展壮大。

“每年想择校最终如愿的家长有三类,”另一位校长直言不讳地说,有钱的、有门路的、敢喊叫的。一些家长以每平方米1万-2万的价格高价买“学区”房,他们的房款里“最有价值”的很可能是所谓的教育配套费。对于这些家庭而言,他们在这场抢夺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中取胜了,而那些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却同样优秀的孩子还没“上场”就丧失了资格。有门路托人找关系择校的和敢喊叫迫使教育部门最终妥协的,都属于教育资源抢夺。这样的教育生态是不正常的,也让教育局、学校、家长三败俱伤。

“什么是教育公平?”该校长说,他认为最大的公平就是让老百姓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给大家提供好的公办学校、好的民办学校和好的公办民助学校。然而现状是,优质的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还都远远不够。

教育资源尚存浪费

校长负责制难落实

“是西安的学校少吗?西安的学位少吗?”一位校长说,事实是有些公办学位和公办学校的资源还存在浪费,不少公办学校因为各种原因学生不足,学位长期空缺。很多开发区投建,交还给行政区管理的学校都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城中村改造后,一个24个班的崭新的现代化学校,开学两年只有2个班,难道不是一种教育资源浪费吗?希望未来的西安市教育局局长可以看到这些问题,做出改变。”

此外,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管理者和老师,对于管理方面也有很多感悟。公办学校招新老师,需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报,最终通过主管部门公开招聘选派老师,招来的老师好一点儿的可能去了区重点学校,一般的就去了普通学校,而所有这些公办编制的老师工资是由教育部门发放的,“校长既不掌握老师的工资收入,也很少有激励奖励的空间,没有管理抓手的校长,能哄着老师们把书教好就不错了。”

“这里面反映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一位专家说,校长没有人事权和财政权,不能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招到满意的老师,招来的老师无论工资、评优都掌握在上级主管部门手里,校长在管理上很乏力。此外,校长没有财政权,什么事情都要报批,因为行政流程或管理机制的问题,政府采购的钱、教育投入的钱,有很多不能真正用在刀刃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公办学校的校长、老师在办学上有心无力,甚至一些公办学校的校长只是把这一职务当作职业生涯的一个跳板,“这样的学校怎么可能办得好呢?”

几位校长呼吁:要真正地落实教育部很多年前就提出的“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充分的人事权和财政权,不用花每一笔钱都要审批,采用预算及审计制度;各项教育经费能不能各区按比例划拨,由各学校上报预算,区教育局根据预算审批拨款,学校预算,学校负责,学校花的钱可以接受全面合法的年度审计。

“一刀切”的行政管理管不出好学校

几位校长还提到,现在西安教育有个趋势,就是百姓有意见了,管理部门才被动接招,但管理手法过于单一,多是一刀切地禁止,貌似响应了老百姓的呼声,但本质是收权停摆,越管越死。

比如,一刀切不许收书本费,问题是财政能够配套吗?一些副科用书的质量适合逐级流动吗?校本课程如何展开?特色课程的教材怎么办?

比如,一刀切不许一年级留作业,且不说执行得如何,难道所有学生都不需要写作业?这个符合教育规律吗?

比如,不允许公办收费,但当大批孩子校外托管,健康、安全问题无法保障,又要求延时放学,可这一政策有财政预算支持吗?老师们的意愿能否适当兼顾?

大家认为,上述做法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空间,并不适合一刀切。对于学校要放权,应给予校长充分自主权,学校才有可能办好。“不要不允许别人干事情。”用永康书记的话来说,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有服务意识,做好“店小二”,而不要总是搞行政管理,下各种禁令。

“简单化的行政管理确实很容易操作,但这样的限制却对办好学校没有助力。”现在提倡简政、放权、做好服务,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适当放权。此外,权力集中不仅不利于办好学,还可能成为少数人手里的寻租工具,西安教育早该破除体制机制的利益闭环了。

比如,人才机制,西安教育界目前的管理者许多都出自原西安师专(文理学院)、陕师大等学校,大家从同一个体系孵化出来,思路不开拓,再加上现行体制下,不少“手骨头”(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老师年龄已经偏大,体制内的大都在等退休,“有多少仍在一线发挥着教学作用?能不能从全国范围内引进一些有识之士,在西安干出点儿事情?”

“大学区”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建议搞“集团化办学”

谈到西安教育,绕不开“大学区”话题,总体看来,“大学区”的做法初衷是好的,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当时构建大学区的目的是什么?”一位老师说,不就是为了解决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问题吗?可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

有位校长很有体会,“大学区”制度规定,大学区里学校校长要交流互换,但现在更多地流于形式了。因为各有各的校长,各有各的老师,人际交往、管理理念、校园文化,不是简单互派一段时间就能把好教育理念渗透过去,就能把教育质量提高起来的。学区长没有人事权和财政权,大学区的校长在其学区内资源调动能力有限,优秀教育理念的渗透与传递也就非常有限了。

那有没有解决办法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与“大学区”相似、但性质截然不同的“集团化办学”,从很多教育强省、强市的经验看,集团化办学是一种比较现实且能够达成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办法,用名校带普校,用好公办带动民办,再用民办促进公办,最终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相对均衡的良性教育生态。

“小升初”抽签是懒政

提供多元化选择才是公平

“一些名校的楼盘分校,大家都耳熟能详。”一位在高校工作的老师说,因为这些分校本质上属于校办产业,有自己的人事权和财政权,市区教育局只负责行政业务的管理,这样校办学校就能相对容易和房地产结合开展办学,个别开发商只是买个品牌冠名,就把学校建起来了,目前看很多家长也认可这样的学校。可问题在于,这样的学校都是民办的,公办小学采取这种办学方式的太少。“而即将实施的‘小升初’公办民助学校抽签招生,不是公平,是懒政。给家长多元可选择的机会、给孩子提供适应性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公平。”

“产业化不够只是西安教育问题的一个切面,而僵化的教育管理思维和‘城墙思维’带来的教育利益化,在教育实践中的功利主义造成的资源不公平,才是根本所在。我们不应该反对开放的公平的教育产业化,而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拿国有资产办教育,然后再去挣老百姓的钱。要让民间资本和社会其他资源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中来,要鼓励社会各种资本和人才参与到西安的教育事业当中来,给老百姓提供多元化、可选择的教育服务,真正开放的市场自有其淘汰机制。”

展望西安教育的未来,几位校长们都提到,希望西安的教育能够更开放,给大家更多的机会和办学办教育的自主权,公办、民办能够协同共进,打破目前公办民助的垄断,在支持多元化办学的基础上,让优秀的学校教育资源形成区域性辐射,通过集团化办学,或者更真实的大学区的实践,让办得好的学校可以越办越多,这样教育资源才会有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布局的可能。记者 杜鹃

>>编后

揭开伤疤,让西安教育好起来

这些教育工作者能如此深刻甚至尖刻地剖析这个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教育还有更好的未来可以期待。

教育之于个人、于家庭、于社会的重要性,自不必说。然西安的教育却一直在带病上路,被诟病已久,却似乎积弊难除。每每有涉及教育的事件,总是能很快成为话题中心,但没有一次能撼动现状。

因为种种原因,管理者们没法痛下决心,也在管理方面显得捉襟见肘。所幸还有这样一群教育工作者,愿意揭开这个行业的伤疤,想要祛脓疗伤,让这个行业尽快好起来。

这种倒逼式的“谏言”,应该可以使西安的教育界振奋。也希望其中有建设性的“落实校长负责制”、“改大学区为集团化办学”等意见和建议可以上传,并尽快进行可行性调研,尽快叩开西安教育改革的大门。

编辑:凡闻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 学校 西安 校长 问题

上一篇:陕西省高考外语口试准考证打印时间延至6月17日 下一篇:59岁兴庆宫南门将"换脸" 建好后将成标志性建筑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