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政企资讯 > 正文

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缘由和陕西路径

政企资讯 陕西日报 2017-07-18 09:00:28
[摘要]当前,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倾向日益加剧,一度以发达国家积极倡导的经济全球化站在了寻路的十字街头。

  张杨

  当前,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倾向日益加剧,一度以发达国家积极倡导的经济全球化站在了寻路的十字街头。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就发出了“世界到底怎么了?”之问。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产生的两大客观基础是国际分工和市场经济。一方面,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了国际分工,并通过世界市场的经济纽带促进了各个民族国家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国际化。当代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愈益广泛和深入,经济全球化强劲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各国市场经济的普遍取向,进一步促进了各种经济资源跨越国界流动和配置的经济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所讲,“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全球化和区域化并存同根。WTO所代表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形成。然而,由于议题广泛、主体众多、利益诉求不一致等原因WTO的多边贸易谈判无果,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坎坷,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区域一体化一般有5种基本组织形式,按照一体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其中,自由贸易区是指组成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取消它们之间商品贸易的关税,但各成员国仍按照各自的标准对非成员国征收关税。由于自由贸易区的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且更容易实现,各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蓬勃发展。

  全球价值链分工催生新的贸易和投资制度安排。当前一体化迅猛发展的核心原因在于21世纪全球新型生产方式下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即货物的制造在不同国家完成,不同的国家承担不同的生产环节。产品生产工序切片化和任务分割已成为新型国际生产体系的显著特征,每个国家都成为最终产品价值链上的一环。因而,新的生产方式催生新一代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制度。全球价值链导向要求更为高效的贸易便利化措施,高效的通关和简便的边境措施能够节省贸易时间成本和经营成本;要求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使得服务被作为中间投入进入产品的生产环节;要求实现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完善投资环境,有利于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出口能力;要求促进标准与规制融合等新的贸易政策,这是促进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克服不公平竞争和经济扭曲的途径。各国间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是基于此需要应运而生的。

  我国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分为对内对外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并将其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大再次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目前我国已经签署协议的自由贸易区有14个,还有“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区的谈判进行时。二是对内,要加快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由于在WTO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迅猛的年代里,国际经济规则谈判的重点在于国家间的“边界限制”,即降低关税等贸易安排。而当前以TPP为代表的自由贸易协定,其重点是打开国家间的“边界内限制”,主要涉及经济体制、规制与政策。例如,主要对准入前国民待遇及负面清单、国有企业、外汇资金转移、劳工规则、金融服务、税收、法律法规透明度和环境等方面要求放开。这些方面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相对保护较多的领域,然而其开放又是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开放发展和深化改革方向相一致的。但是,短期过快过大开放市场会带来极大的风险。正是基于此,我国在2013年首先建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我国经济特区等原先的发展经验不同,自贸试验区不是政策洼地,其主要功能是制度的创新和探索,要在这个区域内先行先试上述有风险的开放,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到2020年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继上海之后,我国在2015年又建立了广东、天津、福建3家自贸试验区,2017年4月批复创建了陕西等7家自贸试验区。至此,我国已经形成了1+3+7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格局。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区总体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根据该方案,陕西自贸区范围共119.95平方公里,涵盖中心片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和杨凌示范区三大片区。自贸区是陕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必须牢牢把握陕西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全面复制推广已有的4个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成果,结合我省实际和自贸区特色定位,经过3至5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区。

  在自贸区建设上陕西和全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省应该发挥高校云集、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各高校可以开设相关研究课程,就像当年我们全国对WTO规则的研究和学习一样,首先在理论上处于领先地位。否则,我们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上会缺乏战略性眼光。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会导致理论上的准备不足,在新一轮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标准和规则制定方面被边缘化。其次,陕西行动上用好物流中心、保税区、高新综合保税区、西安港、海关特殊监管区等条件,使陕西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经济学部)

编辑:秦一乔

相关热词搜索: 陕西省工商局 消费维权 月度 监测

上一篇:勠力脱贫攻坚 陕西出台林业科技扶贫实施方案 下一篇:脱贫攻坚 时不我待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