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白鹿原走下神坛:主营全是吃吃吃 还冒出两个白鹿原管委会

西安新闻 重庆晨报 2018-08-07 15:13:10
[摘要]2017年,随着电视剧《白鹿原》热播,白鹿原这个独具西安特色的文化IP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仅仅200多平方公里的白鹿原上就分布了至少6家以“白鹿原”为主题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4.jpg

  △200多平方公里的白鹿原,分布了6家以白鹿原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一个西安城,冒出两个白鹿原管委会

  目前,西安市已将乡村旅游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并出台了《关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鼓励性文件。

  为了争抢“白鹿原”IP,同属西安市的灞桥区和蓝田县,分别成立了各自的白鹿原管委会。

  “我们辖区内主要是白鹿原影视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等,白鹿仓、白鹿·云水台等项目属于灞桥区。”蓝田县白鹿原管委会负责人表示,虽然两地比邻而居,共用一个名号,却完全不是一码事,“各做各的”。

  灞桥区白鹿原管委会2018年的工作计划显示,仅今年一年,就将推进白鹿原水生态中心、白鹿·云水台、白鹿仓二期、白鹿原葡萄主题公园丝路风情街、白鹿原农业园区提升改造项目等多项以“白鹿原”为名的重大文旅项目开工建设。

  投资繁荣的背后,以名村古镇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开发开始暴露同质化竞争、文化挖掘深度不够等问题。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白鹿原的情况很典型。西安很多民俗村和旅游景点迎合了城市市民疲劳厌倦,希望寻找乡愁、感悟传统文化、周末出去走一走的愿望。但往往没有认真调研定位就快速上马,结果造成业态单一、招商难以为继、持续吸引力不足。本应做好特色小镇,结果成了民俗餐饮街,缺乏生命力。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项目评估中心主任方海韵表示,乡村旅游要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增加市场竞争力,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道路,各主管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主动沟通,密切配合,树立大旅游观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纽带、效益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大环境。

  “未来的乡村旅游应该是结合文化来打造挖掘当地富有特色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仿制古风。” 方海韵表示,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认真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对开发地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规划论证,避免无序开发、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局面。同时,还要加强以乡村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内涵建设,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在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和乡村文化上做好文章,让游客在“吃住玩游购娱”之外有深度的综合体验,才能从物质向精神升华,使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白鹿原 乡村旅游 开发

上一篇:地铁六号线钟楼站换乘通道二期等2处施工 这些路段请绕行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