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华商重磅 > 原点周刊 > 正文

清明节"西漂"们的六百里上坟记 习俗与变革的角力

原点周刊 2016-03-28 06:35:48

  对祖辈的祭奠

  奶奶原谅去世的爷爷 总让他生出“人生易逝”的感触

  又是冰雹又是雨,一下子让气温低至2~3℃。好在穿着羽绒服,黄义拿起母亲剪好的清明吊子和纸钱,便往祖父母的坟上走。坟在窑沟村对面的一条小沟里,8年未来,看到坟前树木已高,枝条橫生,他禁不住有些激动。

  25年前,也就是在祖母1990年去世一年后,父母将爷爷奶奶的骨灰合葬在了这里。如今,十多年前他和姨夫栽种的两株松树都已长高,而两株杨树更是蓬蓬勃勃,有三丈多高,摸着松树,黄义说,当时树是姨夫一个人先栽的,人刚走,他就赶到了,觉得松树苗栽的位置有点靠前,便用手在稍后地方又重新刨出个坑移栽了,由于没有水,那时他也不敢确定是不是能活,只是默念这树活下去,等到第二年,树已经长得很旺。

  尽管坟里埋的只是爷爷奶奶的骨灰,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对于祖籍并不在当地的人而言,如不是有亲戚住在这里,黄义的父母也并不容易找到这么小片地方以安老人的亡灵。尽管墓碑简陋,周围冷清,但站在坟前,他还是感到无比温暖。他跪在泥土中,点火给爷爷奶奶“送钱”,叩头祭拜之后,又将清明吊子插在坟头,然后又清除了一些杂草和墓前的树枝,才鞠躬离开。

  在黄义眼里,这坟就是爷爷、奶奶的最后归宿。他们都是河北人,由于两家是世交,早在两人还没见过面时,便由大人指腹为婚。成家后,因性格志趣不合,生活并不幸福,后来,爷爷去天津铁道部门工作,在铁路医院里又认识了一位护士,这位护士很开朗,也有文化,于是两人就生活了在一起;而奶奶则一个人守在名存实亡的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一度隐忍不发。

  “奶奶非常善良,总是为别人着想,可到最后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黄义说,到后来,奶奶再也咽不下这口气,争吵便随之而来。由于矛盾越来越深,碍于影响,爷爷不得不脱离先前供职的铁道部某部门,而主动要求去大西北工作,谁知这一走就是三十余年,直到去世他与奶奶也未再见一面。

  1961年“三反”刚开始时,在宁夏一机务段工作的黄义的爷爷因不愿将所管理的烟酒等商品向单位一位负责人“行好处”,被这位负责人以“渎职”之名,报请当地法院判处了7年有期徒刑。该案在1963年得到改判,可出狱后,爷爷又进入农场劳动改造,直到1979年,才又回到了在陕南工作的父亲身边。两年后溘然长逝,享年76岁。

  得知爷爷去世,远在河北的黄义的奶奶很伤感,写信说“他也是受了很多的苦……”后来,老人也来到陕南团聚,为了不让奶奶伤心,母亲就把原本放在家里的爷爷的骨灰盒另存他处,直到1990年老人也去世了,才将两人的骨灰合在了一处。黄义说,以前每当祭奠完爷爷奶奶,心里都会对人、对人生生出些平时没有过的感触,“感觉人生真的就是流水一样,稍纵即逝”。

  对逝者的缅怀

  辛劳了一辈子的姨夫 患癌后仍不停劳作

  给爷爷奶奶上过坟,黄义又去给今年1月中旬去世的姨夫上坟。姨夫姓夏,之前患病多年,去年似乎情况转好,却令人意想不到的突然离世。

  姨夫的坟面朝东北建在离大路不远的一个土坡上。在黄义记忆中,姨夫身材高大,结实,皮肤黝黑,眼窝深陷,总是微笑着,感觉非常温和。然而后来黄义才知道,姨夫性格坚毅,是个很有骨气的人。他年轻时因是从外地搬迁来的,常受周围村民排挤,由于忍不下,便带着妻子从十多里外的石门塬上搬到了窑沟来落户,在没有地的情况下,他一个人拼命开荒,开辟了一片庄稼地。

  那些地大都在离村子很远的山上。由于白天还要忙其他的农活,夏天月明之夜,姨夫就会整宿在山上开荒、干活。在黄义看来,即便姨夫一辈子默默无闻,依然是有尊严的人,在姨夫身上,闪耀着一个男人坚毅自强的光辉。

  “一辈子辛苦,眼看着儿女们都大了,该享福了,他却走了。”听着村民们的念叨,黄义只觉得一阵苍凉。是啊,这个勤劳的人即使从医院回来后,仍不听劝阻,不肯停下劳作。

  十年前姨夫被查出患有食道癌后,曾被孩子们接到西安诊治,黄义也曾去看望过老人。对于他和姨夫之间的故事,他也一直感念于怀。“我记得有一次在山上,姨夫在挖地,我在旁边逗他的黑牛,结果牛冲了过来,幸亏他及时拉住,我才没从坡上滚下来。”

  姨夫去世后,家里人去村附近请来了远近闻名的“阴阳先生”来给看阴宅地,在罗盘定位、选地之后,姨夫入土为安,有了人生的最后归宿。


来源:

编辑:刘超

相关热词搜索: 黄义 小石门 清明 上坟 姨夫

上一篇:扶贫对象家的牛下崽 扶贫干部听了“想哭” 下一篇:HZ国际指尖商城号称第二个淘宝 谎称有10亿担保金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