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华商重磅 > 原点周刊 > 正文

清明节"西漂"们的六百里上坟记 习俗与变革的角力

原点周刊 2016-03-28 06:35:48

  政府的作为

  不是群众不接受,关键是咋做好服务

  2012年,陕西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行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意见》明确,要大力推行生态殡葬、绿色殡葬。其中,在公益墓地建设标准中指出,城市公益性公墓以骨灰堂(壁、墙)安放以及深埋、树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为主要形式。其中骨灰存放格位和生态葬墓穴数量不得低于墓穴总量的50%。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生态安葬目前在我省各地进展的程度不一。据省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14年,全省的生态安葬数量只占到当年安葬总数的6%左右。渭南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一直在积极倡导生态葬的安葬方式,但截至目前除了少数几个县在小规模试点外,大部分县区还未开展此项工作。

  阎良区是西安市开展生态葬较为成功的一个区县。除了汉皇树葬墓园,在荆山公益墓园里,草坪葬的墓位已达3500多个。华商报记者在这里看到,一个草坪葬占地不到1平方米,每个墓位上树着一块不大的木质墓碑,上面只简单地写明逝者的名字。

  “除了积极宣传和倡导生态葬,我们还限定树葬、草坪葬的价位,让群众看到实惠。”阎良区民政局副局长林学华介绍,阎良区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公益性公墓,葬式改革也是新一轮殡葬改革的目标之一,为了鼓励农村人口火化进入公墓安葬,按每例2000元标准给予补助。

  林学华表示,政府的推动力量在推广生态葬上不可或缺。要改变老百姓的传统殡葬观念是难,但还没有难到做不下去的程度,关键是看相应的服务能不能跟上。他介绍,除了把公墓建得漂亮,还要在后期管理上做到让老百姓放心。为了取得更多人的理解和响应,他们还用车免费把人拉到墓园实地参观。2013年,民政部在下发的关于做好清明节工作的通知中表示,将探索把骨灰生态葬法等纳入政府基本服务项目范畴,这意味着生态葬将有望由政府来买单。“就像火化倡导了多年,现在已为大多数农村人理解和接受一样,生态葬只要坚持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局面也将会打开。”渭南市民政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清明习俗与变革的角力

  生态葬节约土地节省费用

  除了树葬、草坪葬等常见的方式,生态葬还有太空葬、烟花葬、气球葬等,在欧美一些国家常用的烟花葬,就是将死者的骨灰混入烟花中,之后由大炮或其他发射器射向夜空,在夜空绽放。生者在璀璨的烟花中,送逝者最后一程。

  生态葬的提出与越来越紧缺的土地资源有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每年全国死亡人口大约为890万人,按城市每个公墓占地1.5平方米(含绿化面积)、农村每个墓地4平方米计算,一年仅墓地安葬的死亡人口就约占土地2500万平方米。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不断上涨的安葬费用。据一项测算,城市居民购买一座普通的经营性墓穴平均约需0.8万元(含公墓管理维护费),加上遗体火化及其它支出,办一次丧事约支出1.3万元。而农村的丧葬支出也呈上升趋势,平均办理一次丧事的费用支出大约0.8万元。

  “生态葬无论从节约土地资源,还是降低安葬费用上,都有明显的优势。”辛文森介绍,汉皇树葬墓园的一个树葬墓穴,加上墓材、种树以及人工费用,总共算下来也就是2900元,而一个草坪葬的墓位费用就更便宜。他举例说,阎良北屯村实施整体迁坟,原来600多座坟墓占地约40亩,迁到墓园采用树葬后只用了2亩多地。

  政府民间协力推动生态葬

  采访中,多数殡葬管理者都提及生态葬的制度设计。“生态理念并不是空穴来风,它需要相应的制度支持才可以转化为现实行动。”一位民政工作者表示,除了生态葬的现实功用,政府还应在墓地节约控制标准、管理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制度完善。

  今年2月24日,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格位存放等生态葬方式。意见明确将全面实行奖补激励政策,到十三五末,较大幅度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

  华商报记者也关注到近几年呈上升趋势的生态葬的做法。2009年起,北京市推出“零百千万”殡葬惠民工程,免费为逝者提供骨灰撒海服务,并负担两位家属参与或见证海撒全程交通费。到2013年3月的三年多里,骨灰海撒数量以每年1000份的速度增长,而此前每年最多不到200份。

  除了政府的推动,我们还看到一些民间的力量在涌动。2014年,西安市户外运动协会倡议发起“天人长安,回归自然”的生态葬,目前已有2000多人积极响应,希望加入到生态葬行列中来。这种生态葬是将逝者的骨灰抛洒或埋在大山、森林、戈壁、沙漠等大自然之中,不占用一寸土地。

  在汉皇树葬墓园的纪念墙上,偌大的墙面还只有寥寥几个名字,更多的还是那些等待填上名字的空格。问及何时这些空格里能填满名字,辛文森略显踌躇,他又向华商报记者提及“过渡期”,“希望过渡期不要太长,但这个东西也不能强塞给老百姓,只要是好东西,相信迟早会被理解和接受。” 华商报记者 张小刚



来源:

编辑:刘超

相关热词搜索: 黄义 小石门 清明 上坟 姨夫

上一篇:扶贫对象家的牛下崽 扶贫干部听了“想哭” 下一篇:HZ国际指尖商城号称第二个淘宝 谎称有10亿担保金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