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师说,我们的酒后驾驶违法成本太小了   最高就拘15天,吓得住谁?
   -法条交通安全法第91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记6分;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记12分。 
  江宁“6·30”惨案仍历历在目,可这么大的惊天惨祸带来的教训仍旧有人视而不见。昨日有不少读者和网友表示,我国交通法对于酒后驾驶的处罚偏轻,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太小,“应该让他们终身不能摸方向盘!” 
  马勇律师:应追罚“劝酒者”
  江苏南京天听律师事务所马勇律师痛心地说,在我国即使醉酒后驾车,顶多不过是暂扣半年的驾驶证,半年后又可以照样开车了。即使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也可在两年后再次申领。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重罚措施。 
  除了延长禁驾期、延长限制人身自由期限、提高罚款数额、对造成人身伤亡的处重刑外,还有必要扩大处罚对象,比如日本对醉酒驾车的还要追究向司机提供白酒者的责任。 
  马勇认为,我国劝酒风气比较严重,因此要扩大处罚的对象,对酒后驾车者,不但要处罚其本人,也应当处罚共同饮酒的人,在民事上要求这些人承担连带民事责任,在行政上要对这些人处以罚款或者行政拘留。 
  崔武律师:“酒驾”列入个人信用
  目前对酒后驾车的处罚主要是罚款和拘留,江苏崔武律师事务所的崔武律师认为,即使罚款的数额翻倍,拘留升级为监禁,也不足以根治陋习。“处罚只是一个手段,要想根除陋习,还需从管理上下工夫。”崔律师建议,不妨在法律以外的层面上惩罚酒后驾车者,比如有酒后驾车劣迹者,在购买保险时,保费翻一番甚至翻几番;再比如,将酒后驾车列入个人信用记录,对他的就业、升迁都造成影响。 
  崔武律师表示,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后驾车不仅是法律和道德层面的问题,更是文化和观念上的问题。要想彻底根除这一陋习,需要法律,但不能仅靠法律。饭店、酒吧等娱乐场所也应当负起社会责任,对那些驾车的客人,不可劝酒。还可以积极引导发展酒后代驾服务。 
  饶奋斌律师:应影响公务员升迁
  去年南京市区查处了45名酒后驾驶的公务员,而今年1-5月份南京就查处了45名酒后驾驶的公务员,明显呈上升趋势。 
  江苏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饶奋斌律师就此认为,因为公务员的社会地位比较特殊,建议规定公务员酒后驾车,除了要承担一般酒后驾车者的责任外,还要增加行政人事方面的处罚,如根据情节的轻重给予几年不得升迁、行政记过、记大过、停职、降职、开除公职等处罚。 
  崔武律师也认为,跟普通公民相比,公务员酒后驾车,还应当承担职务风险。“我注意到,交管部门这次说抓到公务员酒后驾车会抄送到单位,这是一个进步,但还远远不够。”崔律师呼吁,将党政领导干部道路交通安全表现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考核,直接影响升迁! 
  本报记者陈珊珊陈迪晨 
  国外罚醉驾厉害得多
  美国: 
  有醉酒记录者,汽车保险费用将上升近10倍。醉酒驾驶当场吊销执照和入狱一年,对造成生命伤害的酒后驾驶员可以以二级谋杀罪起诉,最高可适用死刑。 
  英国: 
  初犯吊销驾照一年;重犯者吊销驾照3年,外加1000英镑罚款;如果在10年内共有3次被判酒后驾车,那么就要吊销驾驶执照109年;一旦发生事故,终身不能再开车,而且还要重罚。 
  日本: 
  当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0.05%时要判两年以下劳役,罚款5万日元,吊销驾驶执照,同时追究向其供酒者责任。 
  土耳其: 
  对酒后驾车的驾驶员,由警方押出城至20公里外的地方,然后强迫他步行回城。 
  6·30案两大追问   -江宁为何醉驾高发
  边谈“6·30”边灌白酒 
  半斤下肚他还敢开车 
  出事第2天江宁居然还有52人“酒驾”,为什么? 
  记者昨日获悉,7月1日晚至2日凌晨,江宁区共有52人酒后驾驶被警方查处,其中10人醉酒驾驶被拘。而离事故现场不到2公里的地方仍然有人铤而走险。今年以来,江宁已有104人被拘,超过同期南京其他区县的总和。 
  记者注意到,在离事故发生地不远的金箔路上,交警总共查处了6起酒后驾车,其中3起是醉酒驾车。“有一起醉酒驾车,我们是在金箔西路上查处的,这个地方离金盛路还不到2公里。”当晚参与现场查处的一位民警介绍说,该司机血液中酒精含量远远超过了醉酒轿车的标准。事后据该男子介绍,他是一个体小老板,晚上和几个朋友在饭店吃饭,大家还在一起谈论金盛路上的醉酒驾车连夺5条人命的事情。“他(司机)说,他平时能喝1斤的,当时没有敢多喝,只喝了半斤白酒。” 
  江宁对醉驾一向按“上限”处罚,检测设备也是全南京最先进,可为什么江宁还是南京醉驾“领头羊”?“除了江宁经济处于发展期,投资做生意的人多,喝酒的人多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查处很严。”江宁交巡警大队大队长张桂富表示。本报记者焦 哲 
  -交警回应   80次曝光为什么不吊照?
  本报讯昨日A3版刊登了《张明宝开车很“猛”不到3年曝光80次》一文,不少读者看到后提出质疑,为何曝光这么多次,张明宝还能继续开车,没吊销驾照? 
  相关部门解释说,张明宝的绝大多数曝光都属于非现场,即通过电子警察曝光,按照规定,这样的曝光只是罚款,并不扣分。虽然有部分违法行为属于现场处罚,必须扣分的,可这部分现场处罚并不是集中一起,也就是说被扣分后,到驾照年审时又恢复了原有的分数。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用张明宝驾驶证处理的曝光并不一定是他本人违法,因为不涉及扣分,一般认车不认人。 (郭一鹏) (本文来源:扬子晚报作者:范晓林梅建明裴瑞吴胜郭一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