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盛宴?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6月12日在北京一个论坛上表示:房地产领域开始复苏,但持续性仍值得怀疑。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 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2008年8月,这一指数出现环比负增长,在连续下跌7个月后,于今年3月首现正增长。0.6%的涨幅,已与2006年5月和2007年4月的0.7%涨幅相近。
而面对房价的反弹,不少购房人再次回到观望状态。
根据央行6月15日公布的5月中下旬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成居民认为当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购房意愿仍处于较低位置——准备在未来3个月内购买住房的居民占比为15.8%,比上季度减少了0.9个百分点。
房价的提升会否打击刚刚出现好转的楼市?在顾云昌看来,答案是肯定的。“尽管1-5月份的楼市交易量还在上升,但总体来说,上升的势头已经明显放缓。有些城市是成交量的增加幅度有明显的下滑,而有些城市则是交易量环比下降。这当然和房价的上涨有关系。”
土地市场也在降温。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监测显示,6月第三周全国20个重点城市共成交住宅用地8宗,环比下降50%,成交土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环比下降71%,成交量创下13周以来的最低值。
“现在国际大背景还很微妙,中国经济也还没有出现复苏。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谈房地产回暖、全面的复苏,是不太现实的,有许多不确定性。”顾云昌对记者分析称,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销售的回暖,更多是刚性需求的反应。今年3、4、5三个月,是刚性需求的集中释放。
“需求已经完成了一个转换,房价出现上涨态势,部分刚性需求又开始观望了、萎缩了,投资需求接过了接力棒。不过,投资投机需求来的快,逃得也快,受流动性,受政策的制约很大,因此,靠投资投机需求,楼市的这个‘春天’是不可能持久的。”杨红旭对记者表示。
他认为,目前楼市度过了最坏的时候,但在目前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楼市不可能持续目前这种热销的态势,预计会在今年三季度再出现一个次低谷,“这一轮楼市调整出现‘W形’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杨红旭说。
三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2009年5月) 地 区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新建住宅价格指数二手住宅价格指数
同比环比同比环比同比环比
全国 99.4 100.6 98.7 100.7 100.9 100.7
北京 98.9 100.2 99.4 100.5 96.8 99.8
上海 98.4 100.6 97.7 100.5 99.1 100.8
西安 98.3 99.7 97.1 99.6 100.2 99.9
(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北京、上海、西安
三城市房地产复苏调查
为更全面的了解国内房地产业界状态,本刊记者分别在首都北京、金融中心上海、西部城市西安对当地房地产的宏观发展状况及业界基层进行了调查。
北京:再现地王“走马灯”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姚冬琴/北京报道
在这个夏天,北京气温创下多年来的最高峰。一样火热的是土地市场——一周之内,“地王”称号三易其主。
6月25日,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通州区九棵树大街居住项目经过125轮竞价,最终被华美地产旗下的北京祈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夺得,成交价17.4亿元,比起始价7.8亿元溢价122.9%。该地块的成交总价超过富力地产5月21日以10.22亿元拿下的朝阳区广渠路10号地,成为新的“地王”。然后,这位新晋地王的位子只坐了一天,便被后来者取代。
6月26日,成都中泽置业有限公司以19.6亿元拿下朝阳区奥运村乡一个地块,该地块规划建筑面积为148809.23平方米,平均楼面价达到了15216元/平方米,由此,该地块成为新的总价、均价双料地王。
但该地块的“地王”位子也只保持了4天。
6月30日下午,中化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化方兴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击退SOHO中国、万科、保利、华远、华润等众多知名房企,以40.6亿元拿下此前备受关注的朝阳区广渠路15号地,楼面单价达16240/平方米,刷新了北京“地王”记录。即使在楼市最为火爆的2007年,北京最高“地王”——大屯路224号地,也仅为13800元/平方米。
实际上,这并不是朝阳区广渠路15号地第一次走上拍卖台。早在2004年,这个地块就曾经以18.2亿元的价格被首都城市房地产公司竞得,成为当时的地王,但是因为该公司未能及时缴纳土地出让金而被政府收回。从18.2亿元升值到40.6亿元,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
开发商:拍地走向“疯狂”?
“5月19日,广渠路10号地经历了21次报价,楼面价已达8572.41元/平方米,与起始价相比,暴涨幅度达到107.69%。当天,我预测该地块的最终楼面地价肯定会超过1万元/平方米。这种分析是当时业内最激进的判断。然而,最终的结果超乎所有人的意料。”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锋给记者讲述了广渠路10号地拍卖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对于拿地所付出的高额代价,带队参与竞拍的北京富力地产总经理张辉甚至都表示遗憾,“我们不愿意拿地王”。他还呼吁同业在竞争时“要多一点儿理性”,避免付出过高代价,以减少土地在住宅成本中的比例,进而平抑房价。不过,他这一番劝告并没有让“同业”止步,之后更高溢价的地块连续被拿下。
“高地价毫无疑问会促使房价进一步上涨,一方面是高地价地块本身的成本导致售价的大幅上升;二是周边项目因为市场预期升高而提升价格。这一轮地价的提升并不是房价飙升的必然理由,但一定是房价飙升的必然标志。”杨少峰对记者表示,在现有的房地产开发游戏规则中,土地资源占据的地位实在太重要,让每个房企都不得不成为规则的俘虏。作为握有土地资源的地方政府,不能一方面担忧高房价导致的民生压力,另一方面却不愿意放弃土地出让金收益的巨大诱惑;而作为准备再度进入囤地游戏的房企,则需要好好回想去年的危机,再做出一个理性的判断。
政府:为“完成计划”加速推地
记者通过比对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有关数据发现,今年3月份,土地交易成交8宗,成交金额为10.3亿;4月份,土地交易成交7宗,成交金额为10.6亿;5月份,土地交易成交23宗,成交金额达61.7亿元,较上月暴涨481.67%;6月份,北京市土地交易共成交21宗,成交数量较上月减少2宗,但成交金额却上涨40多亿元,达到109.7亿元。
从已成交的土地交易数据来看,住宅用地项目溢价远高于非住宅用地项目,一些优势区位的项目,成交价普遍高于底价一倍以上。
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副主任叶向忠曾公开表示,之前根据市场反应,采取了从紧的供地策略,目前根据市场环境,供应也有所调整,加速推地也是为了保证完成今年的供地计划。
根据今年5月31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公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土地供应计划,北京市今年第二季度将共有110宗土地走向市场,其中住宅用地41宗。
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为促进土地市场回暖,北京市今年还推出了几项举措,如:正式启用土地预出让制;适当延长部分地块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期限,由原来的两个月延长至半年;申请开设外币保证金账户,使外资能使用外汇缴纳土地交易保证金,进而直接参与土地竞买,解决外商投资时碰到的保证金问题。
加速推地的背后,是北京市土地出让金的“高台跳水”。根据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数据,今年前3月,北京市土地交易金额仅为17.72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则超过2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