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非遗”流行背后的再解读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09-07-10 04:54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华县皮影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 资料照片 记者 胡国庆 摄

凤翔泥塑为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名扬海内外 资料照片 记者 蔡京瑞 摄

  今年6月,历时3年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结束,物质文化遗产大省陕西开始全面了解自己的“另一半”。

  从中央到地方,“非遗”近年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04年这个新名词被引进到中国后,短短5年间风靡大江南北。

  这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我们对“非遗”还存在着哪些误解和问题?其成为流行语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驱动力?

  2009年6月11日,陕西省政府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简称“非遗”)名录,中医再次失利,与两年前申报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时一个命运。

  “中医”失利的背后

  此次共有225个申报项目角逐陕西省第二批“非遗”项目,其中有孙思邈养生文化、华县杏林许氏正骨、马明仁膏药等6个项目申报传统医药类别。除孙思邈养生文化外,其余5项在最后评审会中被拿掉。

  据了解,目前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北京、重庆、河南、山西,广东、山东乃至内蒙、西藏等诸多省区都有中医项目。

  孙思邈养生文化,严格讲是保健,归到中医类似乎有些勉强。有专家就质疑:“难道陕西没有中医?”

  现在的每一次“申遗”,不管省级、国家级还是世界级,都竞争激烈,这里面有太多的比较、情感和荣誉,在某种意义上,其形式上的价值甚至比它本身更具有象征意义。

  湖南炎帝陵祭典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时,宝鸡懊悔万分,好像丢了什么;安塞腰鼓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时,横山老腰鼓也有不少怨言:“我们才是你的源头呢!”

  可也有人说,安塞腰鼓在中国的大地上红火了70多年了,你横山早干什么去了!

  质疑、争吵、不屑、羡慕、雀跃、失望、委屈……种种情感在“非遗”申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这几年“申遗”迅速吃香?一方面是一些政府部门的热衷,因为这是获得政绩的又一种很好的途径。另一方面,“申遗”的项目如能成功,也会给当地和入选的项目本身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流行”只是表象,效益才是幕后更大的驱动力之一。

  “非遗”根本不是“东西”

  人们关注的往往是“申遗”的结果,对背后原因一般较少涉及。

  据了解,中医在陕西两次失利,都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这块石头就是对中医作为“非遗”项目的误解。

  有人认为,如果这些项目申报成功,那些药膏自然会大卖,可现在还没有科学的方法对这些药膏的科学性进行证明,万一患者使用后出现问题怎么办?

  “这是把‘遗产’和‘行医’没有分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其实,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非遗”是指传统的技艺,比如制作膏药的技艺,而不是膏药本身。

  比如我们去买剪纸、买泥塑、买皮影,我们去吃泡馍、吃金线油塔……它们虽然也在“非遗”保护名录之中,但是你要以为它们本身就是“非遗”,这就错了,因为“非遗”根本不是“东西”。

  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曾表达过一个观点,“要区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很简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东西’”。

  我们保护的是剪纸的技艺,而不是剪纸这个作品本身。再比如已被列为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古琴项目,保护的也只是指演奏古琴的这种绝活,而不是古琴本身。

  根据国家官方的解释,“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剪纸就是这种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还有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文化空间则指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

  从保护具体的项目到保护文化空间,这是我国“非遗”保护的一个巨大进步,比如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已开始纳入“非遗”保护范围。端午、清明、中秋就在去年被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

 [1] [2] 下一页
 
 编辑:梁铮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09-07-10 04:54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咸阳25非遗入列省级 乾州四宝制作技艺榜上有名   09-07-05 04:09
·“九连环制作工艺”列入西安第二批非遗建议名单   09-06-25 08:50
·江西"宣纸刺绣"破千年传统 拟申报"非遗"(图)   09-06-20 08:51
·陕西举办首个非遗传统技艺展 让老陕再次触摸童年   09-06-14 03:38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