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鸥gz”的网友发表了《以“吃水果”为名给广东妇联开了100多万虚假发票》的帖子,爆料某酒店以“吃水果”名义开给广东妇联的100多万虚假发票。(7月14日东北网)
对于这个帖子,有网友认为发票“照片”的真伪“很难辨别”,的确,发票上的“单位名称”是家庭杂志社,据说这是个广东妇联管辖下“完全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广东妇联相关负责人直言将 “家庭杂志社吃水果虚开发票事件”胡乱地冠以“妇联水果门”的说法对妇联并不公平。
面对这一充满争议的疑似假新闻,需要看到,舆论揭批公务开支的“炮弹”并没有浪费———
不管这些发票是谁开的或开给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假的是真的的“替身”。开支近十万,还不附消费的详细清单,这是很多单位账目的共性特征。这些只有少数部门监督,缺乏民主理财与公共监督的发票,就为部门内部贪污和对外行贿留下了空间——— 花钱、找关系弄几张发票,就将成千上万的公款“洗”出来自由支配,“牛栏关猫”的财务管理制度,怎能堵住公务开支胡花海用的“黑洞”。这不,同日媒体又爆出北京民政部门花费百万拥军的荒唐事情,如果没有热心网友的愤怒“举报”,外围人士永远不知道公款还能这么花!
《读者》曾介绍普通美国公民杰森,因新年未收到市政府邮寄给每位纳税人的“贺年台历”,执意请假专程赶到市政大厅去“理论”。原来,在这份“福利台历”上,纽约市政府将上一年的财政税收、财务支出等详细情况以及监督电话号码等信息都予以公布,接受市民的监督。小到办事员的一张办公椅,大到州长的出国访问,开支都要接受纳税人的审查,有多少贪蠹能够藏身其中呢?
正因为没有公示账单和民众监督的制度,所以有了上面的关于事实真假的争论,也就有了一些部门的乱开支。所以,尽管面对的可能真是个假新闻,但这无碍于我们的讨论,因为它指向的却是个真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