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长安区上王村仅西一街就有20多家农家乐。农家乐的经营模式亟待创新 实习记者 刘雪涛 摄

农家乐里,钓鱼是为数不多的休闲项目之一 本报记者 赵彬 摄
“看来看去,秦岭休闲游,还是老三样,没什么新鲜的。”黎先生感慨道。
今年,陕西省提出打造“千里秦岭精品景区”,全国人大代表呼吁把秦岭打造成“国家中央公园”,在此背景下,秦岭休闲游该何去何从?如何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提升,为老百姓提供更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
7月流火。适逢周末,市民黎先生约了几个朋友驱车前往秦岭脚下的西安市长安区上王村,吃了烙饼、小菜、稀饭后,几个人有点犯愁了:上哪儿去玩呢?不是农家乐,就是钓鱼,顶多再来个漂流……不只黎先生,很多人都对秦岭休闲游有着类似的印象。
上王村 农家乐的现实隐忧
7月6日早上8点多钟,秦岭脚下的西安市长安区上王村,郑愚已经和老伴王先生忙碌起来,打扫庭院、擦洗桌椅、准备做饭的各种材料……对于上王村,对于郑愚,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早晨。2004年从西安交通大学退休后,她就回到上王村的婆家,经营起了农家乐。
从1999年起,上王村从最初的8户农家乐开始,发展到今天,家家户户几乎都经营农家乐。
据上王村农家乐管委会主任王二虎介绍,全村目前有163家住户,128家都在经营农家乐,其中包括40多户外来者,旺季时每天旅游人次可达1000人。为了打造上王村农家乐品牌,村里对经营户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记者看到,这里的农家乐小院都是统一的建筑风格;此外,对于每家经营的农家饭,村里在菜品上也做了统一的要求,价格也由当地物价部门统一定价,“每个人15元,四热四凉,品种大同小异,只是味道有差别而已。”来自湖南的经营者陈兵介绍道。
“仅农家乐一项,全村年收入能达到上千万元,每户多的能收入三四十万元,少的也有近十万元。”上王村村委会主任王锁利说。
但隐忧也在逐步显现。在郑愚经营的“清泉山庄”,记者遇到经常来这里游玩的文女士和她的老伴。文女士告诉记者:“退休以后,我和家人经常来郊区,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吃吃农家饭。但时间长了,花样老是一成不变,难免让人厌倦。”
郑愚也坦言,今年的生意不如前两年好做了,主要是因为西安开车前来的休闲游客来了除了吃饭,没有其他可玩的,“村里的经营品种太单一了,长此以往,农家乐可能就是一小餐馆而已”。
王二虎告诉记者,在与游客的交流中,许多人表示:上王村农家乐已经“城市化”,饭菜和城里差不多了,其他娱乐的地方也很少。
正在负责筹备陕西省秦岭发展研究会的马义芳也认为:“上王村有自己的品牌优势,但产品过于单一,不利于今后的发展。要改变现状,在增加产品品种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提升。”
这不仅仅是上王村面临的问题。西安市附近遍布秦岭脚下的农家乐,几乎都有着同样的困境。
据了解,西安市经旅游部门审定挂牌的农家乐接待户共有1600余户,主要以农家饭吸引游客依然是绝大多数农家乐的主要项目。在经历了最初新奇的阶段后,人们开始对这一类休闲形态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王锁利说,2007年至2009年,全村统一规划建设基本完成后,下一步,将逐步开发村后的南山,建立一个可供游客、村民休闲娱乐的综合性广场以及建设村北的生态园林、高品位水果长廊,设立采摘区。同时,提升经营户的服务水平,增加农家乐的人文特色,在打造地道陕西面食上下功夫……
农家乐本应仅是秦岭休闲的一种,但现在却面临同质化日趋严重,几乎“千店一面”的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