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兰州日报》载:7月9日晚兰州市一位老人秉承“保护生命线,守护斑马线,向闯线汽车开战”的理念,对违章闯红灯车辆拍砖的事情经媒介曝光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根据后续的报道看:半年时间里兰州市民在斑马线上遭遇不幸的就有6人,可见“老人举砖向违章车”的确事出有因。因而,在媒体调查中,多数人支持老人。
人们支持“拍砖老人”行为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没有汽车的人对驾车一族的心态——— 羡慕、鄙弃、厌恶和仇视。因为在中国社会中,当汽车还属于奢侈性财产时,当汽车还带有一定价值符号的时候,有车族的炫耀和无车族对有车人的鄙视心态是共存的。二是有车族中高素质群体对低素质驾车人员的排斥。我们不能说开车的人都是素质高的人,但驾车人中确实有一批属于三低者,“素质低、修养低、文化低”。三是驾车人群中的“害群之马大量存在”,开一个车就自我感觉“老子天下第一”。在现实生活中,不但违章闯红灯的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而且在闹市街头飙车、醉酒后驾车以至于酿成交通惨剧的新闻事件更是不绝于耳。因此,人们对违章闯红灯、无视斑马线的驾车人深恶痛绝,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在国外发达国家,汽车在城市里行驶的限速大多为80公里/小时,但是当路上出现行人的时候,汽车会减速,让路给行人;当汽车驶过十字路口的时候,汽车必须减速,否则就属于违规,要收到罚单,至于酒后驾车惩罚就更严厉了,在美国酒后驾车属于二级谋杀。近年来汽车进入中国人的生活、进入家庭的速度很快,仅西安市而言,每天有500个左右新挂牌车辆,这些新车的驾车人确实是有很多人驾车“飘的感觉”太强,而在遵章守法和“驾车之道”的领悟上还有很多不足,一定程度上对违章驾车人“拍砖也不乏是一种警示”。
反过来看,当我们支持“拍砖老人”时,是否该反思一下公共交通中 “行人乱闯红灯”、“不走斑马线”、“随意横穿马路”、“乱翻护栏”等行为的不妥之处呢?有一次看到一位身怀六甲的准妈妈在翻马路中间的护栏,我实在看不过眼就质问:“你不替自己考虑,也得替自己的孩子考虑吧!这多危险!”没想到人家反而回答道:“没事,习惯了。说不准我能生一个刘翔那样的冠军呢,这也是胎教!”当时,我晕!
我的一位同事曾在荷兰作访问学者,一天晚上和几个教授在马路上散步,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走到十字路口遇红灯,他抬腿就走了过去,转过身来才发现所有荷兰的教授都停在红灯跟前。荷兰的教授很不高兴地说闯红灯是违法的事,非常危险。我的同事说:反正没有车,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荷兰教授不解地摇摇头说“这是不可思议的想法”。
余秋雨讲过,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不守公德呢?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公共领域的概念和意识”,“历史上我们讲上有国家,下有小家。但是没有中间这个层次——— 公共领域。”斑马线属于典型的“公共领域”,它不专属于有车一族,也不专属于行人,对斑马线和对红绿灯的尊重,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