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斑马线不专属于有车族,也不专属于行人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09-07-18 09:21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据《兰州日报》载:7月9日晚兰州市一位老人秉承“保护生命线,守护斑马线,向闯线汽车开战”的理念,对违章闯红灯车辆拍砖的事情经媒介曝光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根据后续的报道看:半年时间里兰州市民在斑马线上遭遇不幸的就有6人,可见“老人举砖向违章车”的确事出有因。因而,在媒体调查中,多数人支持老人。

  人们支持“拍砖老人”行为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没有汽车的人对驾车一族的心态——— 羡慕、鄙弃、厌恶和仇视。因为在中国社会中,当汽车还属于奢侈性财产时,当汽车还带有一定价值符号的时候,有车族的炫耀和无车族对有车人的鄙视心态是共存的。二是有车族中高素质群体对低素质驾车人员的排斥。我们不能说开车的人都是素质高的人,但驾车人中确实有一批属于三低者,“素质低、修养低、文化低”。三是驾车人群中的“害群之马大量存在”,开一个车就自我感觉“老子天下第一”。在现实生活中,不但违章闯红灯的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而且在闹市街头飙车、醉酒后驾车以至于酿成交通惨剧的新闻事件更是不绝于耳。因此,人们对违章闯红灯、无视斑马线的驾车人深恶痛绝,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在国外发达国家,汽车在城市里行驶的限速大多为80公里/小时,但是当路上出现行人的时候,汽车会减速,让路给行人;当汽车驶过十字路口的时候,汽车必须减速,否则就属于违规,要收到罚单,至于酒后驾车惩罚就更严厉了,在美国酒后驾车属于二级谋杀。近年来汽车进入中国人的生活、进入家庭的速度很快,仅西安市而言,每天有500个左右新挂牌车辆,这些新车的驾车人确实是有很多人驾车“飘的感觉”太强,而在遵章守法和“驾车之道”的领悟上还有很多不足,一定程度上对违章驾车人“拍砖也不乏是一种警示”。

  反过来看,当我们支持“拍砖老人”时,是否该反思一下公共交通中 “行人乱闯红灯”、“不走斑马线”、“随意横穿马路”、“乱翻护栏”等行为的不妥之处呢?有一次看到一位身怀六甲的准妈妈在翻马路中间的护栏,我实在看不过眼就质问:“你不替自己考虑,也得替自己的孩子考虑吧!这多危险!”没想到人家反而回答道:“没事,习惯了。说不准我能生一个刘翔那样的冠军呢,这也是胎教!”当时,我晕!

  我的一位同事曾在荷兰作访问学者,一天晚上和几个教授在马路上散步,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走到十字路口遇红灯,他抬腿就走了过去,转过身来才发现所有荷兰的教授都停在红灯跟前。荷兰的教授很不高兴地说闯红灯是违法的事,非常危险。我的同事说:反正没有车,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荷兰教授不解地摇摇头说“这是不可思议的想法”。

  余秋雨讲过,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不守公德呢?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公共领域的概念和意识”,“历史上我们讲上有国家,下有小家。但是没有中间这个层次——— 公共领域。”斑马线属于典型的“公共领域”,它不专属于有车一族,也不专属于行人,对斑马线和对红绿灯的尊重,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编辑:柴永兴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09-07-18 09:21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