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7-5事件专案组从垃圾堆寻出一吨证物(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新华网  2009-08-19 13:40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刑事侦查技术人员在勘验现场提取的物证。(图片由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提供)

  8月13日中午,一群戴着白手套的人在一堆散发着阵阵恶臭的垃圾堆里不停地翻找着,被他们选中的不是可回收的废旧品,而是砖头、石块和木棒等物品。每找到一件,他们都会小心翼翼地把东西放进身边的编织袋。

  8月15日一早,他们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乌鲁木齐市某处的垃圾堆前,找寻的东西还是一样。

  这样的场景,不禁会让人把他们的身份与拾荒者联系在一起,可看他们找寻的东西,又不像是拾荒人所需要的。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捡这些东西又要做什么?

  8月18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赵盛林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实情,原来他们都是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所找寻的是“7·5”事件中的现场证物。不到两天时间,他们从10余吨垃圾中翻找出了1吨的现场证物。

  取证工作新的突破让技术人员兴奋不已,这些证物的获取将对指证犯罪嫌疑人起着重要作用。

  垃圾堆里找证物不是首次

  一天下来,他们已经闻不出垃圾的恶臭味,白手套也成了黑手套,摘掉手套,每一位技术人员的手心都是黑的,跟没戴过手套一样。

  “7·5”事件发生后,警方扩大搜寻范围,经常会组织人员前往垃圾堆等能发现证物的场地寻找。

  8月13日,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接到线索,有两处垃圾里面好像有“7·5”事发现场的一些物品。去垃圾堆寻找证物,对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赵盛林当即带领11名技术人员赶到现场,由于气温较高,垃圾又堆放了一个多月,夹杂其中的生活垃圾大都已腐烂,围满了苍蝇,散发着阵阵恶臭。

  技术人员所带的工具除了一双工作用的白手套,就是装证物的编织袋。由于时间太长,夹杂在垃圾里的石头、木棒、砖块、衣服和鞋子等现场物品上的血迹也变得很淡,技术人员要一块一块地查找,只要看着像血迹的都要挑出来,生怕漏下一块证物。其中大部分木棒都是断裂的,可以看得出是用力击打目标时断裂的。所以在找寻过程中,对一些细小的木屑,技术人员也都不会轻易放过,最大限度地挖掘证据。

  当天仅带血的砖头和石块,技术人员就捡回了三四百公斤,还捡回了几十双鞋子。

  一天下来,他们已经闻不出垃圾的恶臭味,白手套也成了黑手套,摘掉手套,每一位技术人员的手心都是黑的,跟没戴过手套一样。用技术人员的话说,当时的白手套起的最大作用就是防磨。

  提到垃圾堆里找证物,赵盛林说,没有因为去垃圾堆大家就要做什么特殊的准备工作,说出发就出发,必备的东西一拿抬脚就走。勘查现场什么情况都能遇到,所以尸体袋、物证袋、编织袋都是随身携带,以备急需。

  一位技术人员说,有时候出现场回来,自己闻不到身上的异味,可是别人老远就能闻得到,所以一般出现场回来,大家都会习惯性地冲个澡,换件衣服。

  回到单位后,他们对搜集到的这些带血的工具进行分类整理,15日一早,来不及休息的他们又匆匆赶到另外一个垃圾堆搜集证物。

  十几天用光相馆一年相纸

  技术勘查组20多名照相(摄像)人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拍摄了3万多张照片。

  除了在垃圾堆里找物证,在“7·5”事件发生当晚,技术勘查组的工作人员几乎跑遍了每个现场“抢”证据。

  据了解,“7·5”专案组分为取证组、审讯组和抓捕组。其中取证组又分视频资料组、电子物证组、技术勘查组等若干小组。

  一名照相技术员说:“只有豁出去,只有分秒必争,才能完成平时四五倍的工作量,才能在瞬间即逝的时间里抢回证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勘查组的照相(摄像)人员都是冲在最前面的,先记录现场,然后技术人员再开始勘查。如果照相(摄像)人员没有记录现场,技术人员一搬动尸体或拿取物品就不是原始现场,在侦破案件中就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他们所面临的危险系数也是较高的。

  数据有时是枯燥的,但却很能说明问题。技术勘查组20多名照相(摄像)人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拍摄了3万多张照片。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连洗印照片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在定点的照相馆里洗印。由于洗印的照片太多,定点照相馆不得不暂时停止对外业务,同时库存相纸经常告急,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他们用光了照相馆一年才能使用完的库存相纸。

 [1] [2] 下一页
 
 编辑:李斌 来源:新华网  2009-08-19 13:40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