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猪肉价格连续9周回升再次引发通货膨胀论调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09-08-31 06:5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到9月份,出栏就比较充足了,充足后价格就能稳定下来。”郭会勇说。

  其实,我国生猪价格的跌宕起伏已有多次,但一直都没有完全摆脱“过山车”规律。据农业部调查研究显示,近30年来,我国生猪价格大体经历了6次明显波动,年环比增长超过10%,其中1988年、1994年和2006年3次大波动,年环比增长超过50%。尤其在2006年,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山东5个主产省,生猪出栏平均价格在1-5月份跌幅近24%,而5-12月间涨幅近65%,全年振幅巨大。为了稳定猪肉价格,2007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出台,提出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主要政策措施是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政策、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

  “国家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候出台政策,对抑制2007年的通货膨胀起了很大作用。比如推出的能繁母猪保险现在还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宋洪远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农产品价格的“带头大哥”

  其实,不仅是猪肉价格上涨,进入8月份以来,我国其他肉类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鸡蛋。

  8月26日,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市场销售的农产品价格显示,当天该市场鸡蛋价格为170元/箱,达到了今年的新高。另据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统计,8月份第3周(8月17日至21日),全国鸡蛋出售均价为3.24元/斤,较8月份第二周(10日至14日)上涨0.08元/斤,与上月同期相比,增幅达14.82%。各主产区辽宁、河北、山东、河南的鸡蛋均价与上月同期相比,分别上涨20.93%、14.12%、10.37%、14.26%。?

  与此同时,?受猪肉、鸡蛋价格连续上涨的带动,畜牧产品价格近期均出现上涨。8月份第2周(8月10日至14日),全国牛肉平均价格32.67元/公斤,比上周(8月3日至7日)上涨0.4%;羊肉平均价格32.12元/公斤,比上周(8月3日至7日)上涨0.2%;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2.31元/公斤,比上周(8月3日至7日)上涨0.4%。

  而畜牧产品价格上涨,又带动了饲料价格的走高,进而拉动粮价整体上涨。8月份第2周,全国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2.57元/公斤,比上周上涨0.4%;玉米平均价格1.79元/公斤,比上周上涨0.6%,玉米价格已连续上涨25周,累计涨幅17%;全国豆粕平均价格3.69元/公斤,比上周上涨0.3%。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也显示出与市场的一致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11至20日,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的15种主要农产品价格中,有11种农产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2007年由猪肉价格疯狂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人们还记忆犹新,在猪肉和鸡蛋的带领下,似乎新一轮的农产品上涨势头已经到来。这次由猪肉价格上涨进而带动农产品涨价,会不会成为引发下一轮通货膨胀的诱因,成为人们的心头之患。

  通胀只有一点苗头

  猪肉价格与通胀指标关系密切。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7年1月至7月猪肉价格平均上涨48.3%,2008年1月至7月猪肉价格平均上涨47.4%,对同期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分别达到29.5%和18%。2008年4月单月,猪肉价格上涨68.3%,拉动当月CPI上涨约2个百分点。

  “如果猪肉价格太高,难免会引发通货膨胀。”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郭会勇不无担忧地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CPI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其统计指标的构成被业内认为是决定是否引发发生通货膨胀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统计指标中,食品是所有八大类商品中权重最大的分类项,在CPI(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所占的比重是30%多点,而猪肉又是食品分类中最重要的子项目,猪肉价格在食品的占比是5%~6%。这个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宋国青向《中国经济周刊》强调,尽管如此,也不能过分强调猪肉价格对通货膨胀所产生的作用。

  “目前猪肉价格比过去波动大确实是事实,但不能赋予猪肉价格太多的意义,猪肉价格也没有领先带动的含义。其实前几年经常闹猪瘟,没有人太过问,猪肉照吃。现在大家比较注重健康,使得猪肉价格出现波动,这些都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过分夸大猪肉价格对通货膨胀的作用,毕竟CPI的权重是一个人为的规定。”宋国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猪肉价格上升,只说明通胀有一点点苗头,但通胀是否会发生,还是看宏观经济整体情况,要分析总体价格水平和总需求的情况。当然,还取决于当前的货币政策。”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也认同上述观点,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进一步分析说,当前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生猪储备充足,保持价格稳定的物质基础比较雄厚,总体价格水平不会出现持续、大幅上涨,因此,由猪肉价格上涨引发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据农业部统计,7月底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5亿头,比上月底增加300万头,已改变了今年以来连续6个月的下降势头;能繁母猪占全部生猪存栏的比重为10.7%,高于9%的正常情况水平。

  “这说明未来生猪供应是有保障的,也为防备可能发生的通胀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宋洪远说。

  猪肉涨价为何非要扯上通胀?

  沈竹

  进入8月以来,我国肉类和禽类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其中最具代表性是猪肉和鸡蛋价格。这一阶段,全国农产品价格出现普涨。我国最近两次较快的整体物价上涨都是由农产品涨价带动,有人担心这一次的上涨可能会诱发下一轮通货膨胀。???

  但是笔者认为从这一轮的猪肉上涨来看,我们所说的通胀应该是比较遥远的命题,所谓通胀来袭的担忧也有些杞人忧天的味道。

  首先,此次上涨幅度虽然在两个月左右达到了50%,但是基础价格却是前期恐慌性下跌后的价格。2008年底不仅有金融危机影响的经济整体局势的回落,而且2007年底到2008年疯狂的投资猪肉市场的行为让供需关系产生了极其不平衡的结果。而在这时候,媒体所宣传的还是猪肉市场的火爆和投资价值,而国家政策的滞后性也助长了猪肉价格的这次暴跌。有农户就告诉我,2008年,他养猪就拿到了政府的补贴,这样鼓励养殖的行为更拉大了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当时一头洋三元种猪的价格可以买到4500块钱,利润可以高达1500,有的甚至是2000块钱。这样偏离基本面的价格已经存在泡沫的成分,导致后来金融危机来临之后,再加上甲型H1N1流感被称为“猪流感”的原因,猪肉价格恐慌性下跌。这种非理性下跌让中小农户对于养猪无以为继,纷纷挥泪宰猪,甩卖猪场,造成两个月后开始供应量下滑,带来供需的新一轮失衡。在这样的基础价格上上涨,部分原因是恢复性上涨。

  其次,我们知道,猪肉的价格有周期波动的特性,一般的周期为三年。2006年猪肉价格暴跌,2007年底到2008年初到达峰值,继而2008年底到2009年4月又跌入谷底,按这样的趋势,下一轮的峰值应该在2010年底到2011年初。而所谓的通胀,应该是物价普遍上涨,由于以猪肉价格为首的食品价格占我国CPI的比重高达30%,所以惯有的思维让我们对猪肉价格的一点点波动都会带来所谓通胀的恐惧,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纵观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在粮食、食用油到油脂的期货价格并没有大幅的波动,北半球现在没有大规模的灾情的情况下,应该能够保证粮食价格的稳定。

  最后,这一轮猪肉价格的上涨特点非常明显,稳步而连续,用温水煮青蛙来形容比较恰当。我们知道,大部分养猪人“一年赚钱,一年不赔不赚,一年赔钱”。原因就是农民对养猪的成本收益心中无数,生猪价格上涨大家一哄而上——现在随着价格的回升,供应方市场应该可以在短时期内补充进来。并且国家6月收储冻猪肉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政策,用这样的囤积可以调节供需双方的市场,所以在供应量不会紧缺的情况下,谈通胀为时尚早。

  相反,笔者认为现在最应该重视的是政府部门常常由于过于关注城市消费终端的价格上涨,又忽视农村供给环节的价格暴跌,造成政策滞后,不恰当地干扰市场的自我调节。比如在2008年,对于养猪专业户的补贴就是明显滞后的政策。如果当时能在有效监测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预期分析,通过预警方式尽可能减少养猪户的信息不对称,控制生产,猪肉价格也就不会出现后期大幅的波动。由于农产品国际市场决定因素较大,所以笔者认为,就当今中国的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现状,当务之急是扶持各种农村的中介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以及公司加农户等组织的建设,提高农户自身的市场议价能力,从而能够较强地抗御市场自然风险的能力,才能尽量减少农产品暴涨暴跌的特性对中小农户带来的损失。

 
 编辑:梁铮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中国肉价连涨蛋价冲顶 可能诱发新通货膨胀   09-08-27 06:19
·最近一周西安肉价涨幅明显 餐厅暂未考虑调价   09-08-26 08:48
·西安猪肉价格连涨七周 一个月批发价涨了一块多   09-08-05 04:48
·西安猪肉价连续2周小幅升 鸡蛋每斤降了0.15元   09-07-03 03:22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