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余秋雨高调公布捐款清单 未见收据仍遭质疑(图)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2009-09-01 11:0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炮轰“只捐未建”何以命名

  都江堰新开馆的三所图书馆,均以“秋雨图书馆”命名。对此,网友也颇有微词,认为余秋雨仅仅“捐”了书,并没有“建”图书馆,为什么要搭上“捐建”并命名呢?

  在图书馆的介绍中,余秋雨也将“捐建”改成了“捐助”,但他提到的“用我所捐的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来建设3个学生图书馆”的说法,再度遭到了网友炮轰。网友表示,明明是图书馆建好了才把书摆进去,却要说是启动资金,如果是“启动”,去年就应该可以出具捐款收据了。去年地震之后,余秋雨表态捐款20万元,但捐款迟迟不到账;后来,余秋雨表态“要把20万元用于帮三所都江堰重建学校建图书室”;再后来,则变成了“捐价值40万元的书籍来重建图书室”。

  有人认为,这三所学校,企业捐助资金都是数千万元,其中图书馆的建筑成本也是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这些企业并没有要学校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余秋雨仅仅“捐”了书,并没有“建”图书馆,为什么以他命名?

  网友邹蓝嘲讽道,看那些大楼,每幢造价300万元都不止,5%的投入就能“绝对控股”命名为“秋雨图书馆”,“这笔生意真是太赚了!”

  余秋雨秘书:没有必要出具捐赠凭据

  余秋雨首次摆出证据,但网友似乎并不“埋单”。对于网友层出不穷的质疑,余秋雨的秘书金克林昨日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愤怒地表示,余秋雨捐了50万元,都是真金白银拿出来的,有书、有设备,都是实物,这些都是余秋雨拿个人的钱买的。对于网友提出希望余秋雨提供捐赠凭证的要求,金克林反问道,凭什么要求余秋雨出具凭证,“没有这种必要”。至于图书馆为何以余秋雨命名,金克林表示,此事他不清楚。

  余秋雨表示,捐助灾区有多种方式,比较简便的一种是通过红十字会汇款,比较艰难的一种是凭借自己的专业成就把捐款变成一项工程。余秋雨的捐助,就是典型的后一种方式。他认为,灾后重建不应只是物质上的重建,同时还应有精神、心灵和文化的援建。

  余秋雨的博文关闭了评论功能。而在他的其他博客中,粉丝纷纷留言表示力挺,认为此次用事实说话,以往的流言不攻自破。更有网友提出,捐书比捐钱好,实物都是看得见的,不怕被挪用等等。

  事件回放:“捐款门”一波三折

  今年6月初,余秋雨遭遇网上一篇博文炮轰,在《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的博文中,作者萧夏林认为余秋雨在2008年对汶川大地震捐款不属实,余秋雨为地震灾区捐款不会超过6万元,而不是他默认的20万元。在舆论的质疑压力下,余秋雨回应称有四位“咬余专业户”挑起此事,但被指责成转移话题。

  6月8日,余秋雨通过其担任名誉董事长的某文化公司发表书面声明,称20万元捐款已用于捐助都江堰3所新建学校的图书馆。但网民仍未消除疑虑,质疑焦点集中到一直没有提供捐款证明上。

  6月14日,易中天写了一篇博文《余秋雨的权利和义务》,毫不客气地敦促余秋雨尽快拿出“捐款早已如期到位”的确凿证据,将事件炒至高潮。

 
 编辑:朱羽喆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捐款门”尘埃落定 3所余秋雨图书馆开馆   09-08-30 11:22
·余秋雨称将向地震灾区追加30万元捐款   09-07-04 09:56
·余秋雨回应“诈捐门”:我太有名 他们乱讲   09-06-28 08:06
·余秋雨陷“捐款门” 都江堰教育局首度开腔回应   09-06-18 09:00
·余秋雨被指假捐款20万续:助手称其所捐为版税   09-06-11 04:22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