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政
9月2日至4日,我省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文理学院相继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本地感染病例和聚集性发病疫情,全省累计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已达51例。个别学校及医院还出现了聚集性季节性流感病例,防控形势十分严峻。9月5日,省卫生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我省卫生部门能够在疫情出现后,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对患者进行隔离救治,并对患者曾经出现的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对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排查追踪与医学观察,都显示出他们对疫情是严阵以待、高度警惕的。也正是有关部门的这种沉着应战,时刻绷紧防范“甲流”这根弦,也使疫情迅速得以控制。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加之学生返校高峰期,“甲流”疫情流行的风险形成上升趋势。近日,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广西、广东、湖南等多个省区,都发现了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也许是长时间喊“狼来了”,因社会防御体系的高度重视,“狼”并没有大规模出现。而现在涉及到多个省的聚集性病例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个别地方防控时的松懈与麻痹。
根据“甲流”疫情的有关数据显示,事实上我们预防甲流的任务目前依然艰巨。从防控流行病的历史经验看,第二波大暴发病毒的危害性往往比第一波更大,此时的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毒力增强,更难以对付。同时,到了秋季的入学高峰期,人群流动频繁,病毒的传播因此而加剧。这就要求我们在防控上更应该提高警惕。
面对疫情,我们诚然不必惊慌失措,但也绝不能在思想上有所松懈。今年春天,世卫组织曾经警告,甲型H1N1流感的大流行可能会持续两年。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不要让“甲流”在温水煮青蛙中步步进逼,进而形成难以收拾的局面。全国各地这几起疫情的出现,说“狼来了”可能言过其实,若因麻痹大意,真的出现“狼来了”,那将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因此,防范“甲流”应该有长期准备,最怕出现防范疲劳,因厌倦而出疏漏。
从我省目前的防范工作中可以看出,有关部门正在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们把“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贯穿于防控工作的始终,努力完善并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作用。正积极地把“甲流”防控从临时的应急工作状态,转变为一种持久的、日常的监管状态。正在探索建立战时、平时相结合的长效监管工作机制,确保防控工作每一步都落到实处。同时,医疗卫生等多部门联合,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从而形成监管合力,确保不留死角。
“甲流”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甲流”麻痹大意、掉以轻心。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平时打好防控基础,必能建立更为有效的防线,在应对 “甲流”第二波冲击时,就能从容面对,而不至于心生恐慌、手忙脚乱。只要我们做好长期打硬仗的思想准备,沉着应对,快速反应,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相信一定会打赢这场“甲流”防控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