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间隙,鼓手们相互交流经验,也轻松一下本组图片由本报特派北京记者陈团结摄
19日,身着民族服装的北京市门头沟新桥路中学的学生们面对镜子苦练太平鼓
18日晚上10时至昨日凌晨2时,在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上,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举行最后一次综合演练,安塞腰鼓队组成的陕西“欢乐道情”表演方阵赚足了场上10万群众的眼球。
安塞腰鼓队随着《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春天的故事》三支红歌舞动前进,喝彩、叫好声一阵接着一阵在长安街两侧翻腾。
经过天安门的演出共十几分钟
18日下午6时,队员们就集合在了天安门广场东北角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门口,晚上10时才上场,从东向西,真正经过天安门的那段演出前后加起来有十几分钟。
当演奏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安塞腰鼓队正从天安门正前方走过,这时的表演是“最核心的表演”,表演动作幅度最大、最精彩,时间有1分25秒。伴随着这首红歌,安塞腰鼓队的表演蕴含着翻身农民做主人的寓意。
腰鼓队队员、安塞县王窑乡厨师韩志成说:“不要小瞧这1分25秒,全世界都在看着呢!”
行进到天安门顾不上看一眼
腰鼓队队员、在安塞开出租的毕伟说:“舞动到天安门时,根本没时间往上面看一眼,担心一扭头乱了手脚,影响表演和队形。”记者采访了十余名队员,他们说,随着欢快的鼓点、沸腾的音乐,需要跳出大幅度的舞蹈动作,实在没办法抬头望一眼天安门。
1020人的安塞腰鼓队共分成34排,每排30人,排与排、人与人的间距需要始终保持在1.5米。腰鼓队整个阵形长49.5米,宽43.5米,如果有一个人配合不上节奏,就容易影响到阵形。
腰鼓队队员、安塞县谭家营一个姓谭的20岁小伙子担心表演时眼镜滑落,影响表演和队形,特意在眼镜腿上系了根绳子,紧紧套在头上。
周围群众叫好队员忍不住连续表演
腰鼓队队员毕伟介绍,在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上进行最后一次合练时,广场上的群众不断为安塞腰鼓队欢呼、叫好,很多人大喊:“再来一个!”
“我们虽然已经通过了天安门,不需要再跳大幅度的舞蹈动作,只扭些小动作就行了,但听了叫好声,忍不住又大幅度舞动起来。”毕伟说,过了天安门往西行进时,因为周围群众喝彩,他们又大幅度跳了五六次,每跳一次都大汗淋漓,非常痛快。
省文化厅副厅长、陕西“欢乐道情”表演方阵的副总队长蒋惠莉说:“演员们无法掩饰激动的心情,表情特别灿烂,电视上看肯定也很能振奋人心。”
怕影响市民出行国庆当天零点就要到广场
记者从安塞腰鼓队的《秩序册》上看到,10月1日国庆节时,腰鼓队零点就要在天安门广场集结,一直等到上午开始正式表演,下午返回位于北京郊区的驻地,拟定当日晚上就返回西安,时间安排非常紧。据了解,之所以要那么早集结,是为了不影响白天的城市交通,尽量减少对北京市民出行的影响。
安塞腰鼓队1020名队员中,大多是农民,其余是厨师、县城出租车司机、小商店店主等,从7月初至今,他们为了参加国庆盛典放下了手头的农活和工作,对于这次到了北京却没机会游玩,他们朴实地说:“能参加这次庆祝活动比什么都让人开心。”本报特派北京记者王晓亮要露滋
腰鼓将与北京太平鼓“比拼”
安塞腰鼓队是国庆天安门广场白天巡游中,唯一一支来自北京市之外的地方表演队伍,不过在当天的庆祝晚会中,还有来自北京市门头沟的太平鼓表演。
同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安塞腰鼓和北京太平鼓在国庆盛典上的“比拼”,将是一大看点。
历史渊源:战鼓与追求太平的鼓
安塞腰鼓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它是古代战鼓的一种,起着激励人心的作用,又叫“胜利腰鼓”。
北京太平鼓是京西农民在冬季农闲时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藉此祈愿太平,唐代已有,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有蒙古族特色。
鼓的形状:枣核状与团扇状
安塞腰鼓队的队员介绍,安塞腰鼓的鼓身是木制的,类似两头平的枣核,大红色;蒙皮用的是水牛皮,用一圈儿金色的钉子固定在鼓身上。整个鼓有十几斤重,音色清脆、洪亮,嘣嘣响。
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教导副主任、负责国庆盛典太平鼓表演的郝晶介绍,太平鼓是一种有柄、有环的单面鼓,圆形,与团扇相似,鼓面用羊皮或牛皮纸做成,上面绘有牡丹图案;鼓边上配几个红色绒球,鼓柄下端拴几个闪亮的小铁环。耍鼓时,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槌,边打边舞,“咚咚”的鼓声和“哗哗”的金属声清脆悦耳。
演员服装:羊皮袄与蒙古族风格
安塞腰鼓队的服装是红白系列,亚麻仿粗布的白色上衣和白色长裤,仿皮和人造毛的羊皮袄;白色绑腿,白鞋上缀有红绣球;头上系着的白羊肚手巾上有三道蓝色装饰线;这次演出还原了历史上安塞腰鼓艺人的打扮,刚解放时的安塞腰鼓队就这样穿着,艺术视觉上显得单纯、热烈、醒目。每套衣服制作下来花费近300元。
太平鼓女演员的服装是蒙古族风格的橘红色裙子,金黄色裙边和袖边,胸前绣有银色祥云状图案。
舞蹈动作:腾空跳跃与柔韧轻巧
安塞腰鼓队的舞蹈动作主要是通过大幅度的甩臂、舞腿、扭动腰肢走十字步来表达热烈的喜悦心情,最大的动作是腾空飞起舞动,非常舒展、好看。
北京太平鼓表演时,女孩跳起来舞姿柔韧、轻巧,扭起身躯似柳弯,扇鼓舞动肩带颤,很有俏劲。
参加演员:千余个汉子和80个女孩
安塞腰鼓队都是男性。组织1020人的表演队伍是第一次,参加演出的安塞农民都觉得很有气势。
北京太平鼓表演者有80人,均为十六七岁的女孩儿,多是中学生,传统的太平鼓演出规模也不大,大多是农村女性在自家院子里跳,近年来喜欢太平鼓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本报特派北京记者王晓亮要露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