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如今,黄金周已经到来,很多景区涨价也已经成为现实,虽然在此之前,发改委曾连续发过几个文件,反复要求十一前和十一期间绝对不能调整门票价格,但是面对景区涨价的冲动,消费者似乎只能被动地接受。
主持人:
王教授,从刚才短片里面我们得到两个信息,一个就是国庆前涨价有一轮新的热潮,再有一个,涨价的幅度是不符合发改委的相关规定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我们知道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几乎每一年发改委都有相关的要抑制住景区门票涨价的这样的文件,他们到底是不是去主管景区门票的部门?如果是的话,为什么这么多文件出台,就没有管住?
王锡锌(特约评论员):
这么多的文件出台,但是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公众在面对景区门票的时候被涨价。我觉得首先这回应到了发改委到底是不是一个有效的对一些由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管理的门票价格进行监管的这样一个职能机构。
应该说国家发改委的价格主管的部门,对于这样一些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这些旅游景点的门票,它有一定规范和指导的这种职权,但是我刚刚讲了,仅仅是规范和指导的。其实我们从过去,从2005年以来,发改委发的四道文件抬头上可以看出来,其实它都是要求各省市的发改委和价格主管部门来监督,来规范,但是我们知道,特别是地方的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它的定价权其实可能是由地方政府来控制的。
主持人:
您说到这儿,在8月19日《经济参考报》其中援引了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的一个表态,他说地方景区门票定价权在地方,这句话怎么理解?它不是不允许涨价吗?为什么又说定价权在地方?
王锡锌:
所以如果从发改委后面的解释来看,包括它这次8月27日发的禁止在国庆期间,它要求不得在国庆节前集中上调门票价格,看起来是一种非常严厉的这样一个态度。但是另外一方面,它又说了,这些门票的定价权不在我们手里,在地方,所以这两者之间,如果仔细琢磨应该是矛盾的。
主持人:
是有空间可钻的。
王锡锌:
因为既然不是由发改委来明确地制定价格,这种制定价格权在地方,那你严禁又何谈能够严禁得住。
主持人:
人们就会说了,既然说门票是市场上大家来买的,为什么不可以把门票的事儿交给市场去做,让市场去调解,可以吗?
王锡锌:
我觉得这样的观点可能是在两个层面上误解了这样一些旅游风景区的属性和它运行的规律。首先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宪法规定了,这些山川河流是属于全民所有的,它是国有的,换句话说。
主持人:
你我都有份。
王锡锌:
对,这些重大的旅游景点是属于全民的,在法律的属性上它是公共的,因此它应该有公益性,如果公共的、公益的只不过是因为在地方了,就由地方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这显然违背了这样一些风景区的属性。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讲引入市场来管理,其实是假定了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但是我们知道,名山大川毕竟是比较少数的,中国人口那么多,假期那么多。
主持人:
它是公共资源。
王锡锌:
对,其实你很难用脚来投票。
主持人:
还有一个问题,刚才在短片里面也有所涉及,说到这些信息的时候,该不该涨,然后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说,有1万景点,只有10个在涨价,但是新华社的记者调查出来的情况,却跟他的表态应该说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您怎么看待这种完全不同的调查结果?
王锡锌:
这里我们看到口水战的背后其实是信息收集和信息释放上的一种混乱。因为发改委价格司的负责人主要针对的是说媒体报道的有一些景点的涨价甚至超过了70%,所以它只是针对这一个个案做了一些回应,然后他说没有70%,不过是一些民间的旅游景点做的,但是其他的景点有没有做深入的调查,如果新华社的记者可以做这种深入的调查,那么发改委作为一个价格规范的监管部门,为什么不可以做这个调查,如果没有进行全面的调查,为什么要释放这样一种信息。所以前后信息释放的广度、充分度应该说是有问题的。
主持人: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已经站出来表态,说目前尚未发现涨价超出政策的合理范围,但是新华社记者的调查却不是这么一回事,到底怎么回事,我们来连线新华社新华视点的记者陈芳,他对此事进行过相当长时间的调查和采访,陈芳你好。
陈芳(新华社国内部新华视点记者):
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
我想了解一下,你们进行了多长时间的调查采访,采访的对象都是哪些景区?
陈芳:
是这样,在8月初我们就开始关注景区涨价的这种现象,这个选题我们是进行了提早的策划,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主要选取的是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一些景点,比如像大家比较熟知的黄山、石林、峨眉山等一些景区,这样能够确保所选景区的广泛性和典型性,以使我们的报道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主持人:
比如说我们从你的报道里面看到,有一些著名的景区涨价幅度已经远远超过发改委规定的,就是在不同的,比如说100到200,100以下等等这种区间的涨幅了,你们怎么能够保证你们的调查采访绝对是真实的、准确的、可靠的?
陈芳:
是这样,我们发动了在中国景区资源相对丰富的十几个分社的记者参与了这个调查,要求这些记者都深入到景区的现场去看景区的标牌,去了解门票销售的具体情况,这是第一位的。
第二步,我们是找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求证,这里包括像景区管委会、旅游局、物价部门等,我们记者一般都拿到的是具体的价格批文。
第三个就是为了确保准确性,我们又通过与多家旅行社进行了我们掌握情况的进一步的核实和确认。
主持人:
所以能够保证你们的调查是准确、客观和可靠的。
陈芳:
我们认为我们掌握的情况是真实、准确的,站得住脚的。
主持人:
好,还有一个问题,你们调查的这些涨价的景区,在采访的过程中,他们有没有说到涨价收来的这些费用都做什么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