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最牛官腔”体现的是“官僚主义”
南开大学考培中心特聘教授、组织行为学专家杨忠诚认为,从“最牛官腔”中可以看出,说话的这些官员,根本就没有把群众当一回事,不尊重民情民意,不尊重公众知情权。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杨忠诚说,个别官员刻意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对立起来,习惯性地“牛”、习惯性地打“官腔”,这不是为民服务的公仆思想,而是作威作福的“官僚主义”。
杨忠诚说,“最牛官腔”不仅雷倒了需要知道信息和相关情况的群众,雷倒了采访的记者,还雷倒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令人心寒”,让人愤慨。在说出“最牛官腔”的官员身上,有哪一点体现出以民为本的理念,有多少人情味?
质疑 公众视线为啥聚焦雷语
在牛人雷语的背后,一种现象值得深思,三个事件,各自从一个事实出发,而到最终,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不是新闻事件本身,而是三句雷语,以及说着雷语的“牛人”。
而且,牛人雷语借助网络传媒,以出人意料的速度传播,加上众多网友推波助澜,人肉搜索,直到把“雷语”背后的“牛人”揪出来才罢休。
为什么会出现新闻主题偏离?南开大学考培中心特聘教授杨忠诚解释,这其实是公众的一种投射心理,在心理学上,当一人受到刺激后,产生作用力,而作用力无处发泄,就会转移到别处。
目前,个别官员做事总是抱着“三唯”思想:唯上、唯权、唯利益,就是不唯公众权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群众利益肯定会受到损害。
相对于官员拥有的强势话语权和决策权,公众往往处于弱势状态,当合法权益遭到侵害而找不到出路时,公众就会借助网络的发泄通道,把不满和愤懑“投射”出去。
杨忠诚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打造社会的基本公平和正义,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其次,要加强官员的职业化建设,明晰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再次,要加强新闻媒体监管和官员问责制度建设;最后,要有反映百姓心声的正常渠道。如此,雷人官员的雷语,才会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