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昼夜都有忙碌的身影,其中,已为人父母而昼伏夜出的人不在少数,由于无法享受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家庭生活,他们不能陪孩子玩,不能给孩子辅导作业
凌晨1点回到家,发烧的儿子早睡着了
讲述者:105路公交车司机路华(兼通宵1号线司机)
38岁的路华和妻子房春梅都在公交公司上班,妻子是一名售票员,每天早晨5时许出门,晚上8时许回家,而他每天下午4时许上班,次日凌晨1时许回到家。16日上午9时,在他单位的一间办公室里,一张简陋的沙发前摆着两杯茶水,他低沉地说着自己的内疚:
我每天回到家媳妇已经睡了,出门时她(妻子)还没有回来,打照面的时候就是在公交车上,多数是在西京医院和五路口等红灯时,我们相互看一下,几乎没有什么动作,就是让对方放心。(路华不停地摩挲着沙发边)
我们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就是发短信,但也都是跟工作相关的,她告诉我“某某路段拥堵,注意安全”、“下雨路滑”等等。其实和老婆都是可以相互理解的,最对不起的就是儿子了。
15日晚上快11点了,和往常一样,我当时在105路上,妻子发短信说儿子发烧住院了,让我不要操心。我能不操心吗?11点半以后还要将105改作通宵1号线的车呢,没有办法。等到我凌晨1点多回到家的时候,儿子睡得正香,我过去摸了一下他的头,烧已经退了。我不好意思回到卧室睡觉,就在客厅沙发上窝了一夜。
儿子13岁了,上初二,一直是由我妈照看着,现在每天早晨都是我妈专门来我家叫他上学。(沙发另一端的路华侧过脸去,十分明显的泪花就在眼圈里打转)
孩子慢慢长大了,说是欠他太多没有任何意义,像别的家长那样辅导功课、带着看电影什么的根本没有过,反正我的愿望或者叫奢望,就是等着哪天我休息、老婆也休息,孩子还不用上学,全家人一起照个全家福,吃顿团圆饭,这就足够了。我记得特别清,5月6日,是个星期三,全家商量好的,因为孩子放学晚只好放弃了。
我们两口子多么希望能好好面对孩子每一天,能为儿子好好做顿饭。
睡得再晚,早晨都要爬起来看看孩子
讲述者:电视台工作的牟女士
牟女士上夜班已经12年了,算是事业成功的女强人,担任着领导职务。需要每天下午三点前到单位开会,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回家。提起读4年级的10岁儿子,她的脸上迅速泛起笑容,随即又一脸歉意:
我是上夜班的,老公经常在外面出差,孩子长这么大一直由他爷爷奶奶照看着。小的时候和我特别生分,每次出门前他都像送客人一样招手拜拜,不像别人家的孩子缠着哭闹。就是出去逛街,奶奶不用叫他都会自己跟着,而我专门腾出时间带他出去玩,根本不愿意。
应该是5岁那个阶段吧,我一度吃我婆婆的醋,孩子根本不愿意亲近我。后来他上学了,每天由爷爷接送,我努力每天六点多都要爬起来看着孩子出门,那会起床是人最痛苦的时候,我只是为了向孩子表达歉意,为了亲眼证实儿子还认识他的妈妈。
孩子太小了,需要依赖的诉求十分强烈,自己累点也无所谓,就害怕欠孩子太多。我就害怕有时候会成为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借口,长此下去,孩子会把自己本真的想法憋在肚子里,把自己当成累赘和包袱,演变成把自己封闭起来,母子变得生分和疏远。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可以脱离爷爷奶奶了,儿子似乎对我没有排斥,我每周休息的时候都会主动邀请儿子逛公园、吃大餐,和儿子在一起总是快乐的,但心里其实是想弥补,无法说出来,真害怕想法憋久了自己也受不了。本组稿件由实习记者李小博采写
专家说法
多给孩子亲密的拥抱
中国高级心理咨询师吕明认为,因作息时间的差异,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势必会加大,也会产生感情上的疏远。由于孩子的内心比较脆弱和不成熟,父母们必须付出比常人多许多的沟通和弥补。亲子关系的维系,一有时间就和孩子多接触是最常见的方式,尤其是亲密的拥抱等胜过任何的物质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