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91岁老红军74年守望红军墓 就想给"他们"立块碑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09-11-19 07:1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在无名红军坟墓旁,刘孝珠老人说,他希望能在此立碑纪念

  在延川县高家屯乡源流湾村旁有一条小沟,此处埋葬了许多死亡的红军战士,而被当地人称为“死人沟”。

  74年前,源流湾村的刘孝珠亲手将这些病死的红军战士埋葬在这里,之后的74年里,他时常来这里看望祭拜他们。

  如今,91岁高龄的刘孝珠成了唯一知道这个无名红军公墓的人,也是这块公墓的唯一守望者。

  坚守了74年的祭拜

  11月17日是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又称“寒衣节”。

  刘孝珠步履蹒跚地来到“死人沟”沟口,神情显得凝重。他摊开两只手,从身体两边一直指向窄窄的沟道尽头,“他们去世时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是我带人埋的他们。”

  刘孝珠说:“死人沟里至少埋了五六百人,都是无名无姓的红军战士,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时,负伤或病倒,最后长眠到这里。”

  那段不该忘却的历史

  刘孝珠是源流湾村人。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将中央红军第三医院设在源流湾村,当时刘孝珠才16岁。“那时候,每天有很多红军战士被抬到这里,当时医院没有任何药品,医护人员只能用盐水洗一洗伤口,根本没条件去抢救伤员……”

  刘孝珠至今还记得,当时的红军第三医院院长姓苗,是个绥德人,医院里有六七个护士,负责给伤员用盐水消毒、清洗衣物、做饭等。刘孝珠也经常到医院帮忙,他看到伤员需要人照顾,就报名参军,在医院当了管理员。院长分给他的任务只有两个——筹粮和埋人。

  “那些生病的红军战士大都是南方人,说话我们听不懂,只能靠比划。尽管乡亲们常给伤员送粮食,但很多战士还是因长期的营养不良,或受伤染病,或水土不服,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先后死去。到1937年医院撤离时,这里至少埋了五六百红军战士,没人能记得他们的姓名。”

  他就想给他们立块碑

  医院撤离后,刘孝珠被抽调到延川县保安大队,此后又因“身体好,人才好”被调到延安中央警卫团任排长。在“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又成立了著名的359旅一个大生产队队长,老人退休前是延川县粮食局干部。

  为了方便看望这些战友,他把家安在紧邻红军医院旧址旁,一有空就去转转。老人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过世后,这段历史会被遗忘。他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这里立块碑,纪念那些为新中国不幸早逝的无名英雄。

  昨日,记者走访了源流湾村,当年红军医院的两名护士退伍后就嫁到该村,遗憾的是她们已经过世,但她们的后人对当年救治红军伤员的情况也知道不少。延川县县长呼延鹏说,延川县乃至整个陕北,革命遗址遗迹都很多,他们在今年的文物普查中已普查到了这些情况,准备报市政府请示保护方案。本报记者王卫平文/图

 
 编辑:梁铮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映秀公墓的守墓老人   09-04-04 06:49
·唐山赵姓人家三代接力守墓 96岁老人寻陕烈士亲人   09-04-01 06:26
·“山西王”阎锡山魂归何处 老兵缘何守墓50年?   09-02-23 10:51
·两名巴基斯坦人自愿为中国烈士守墓达27年(图)   08-08-15 14:59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