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菜农,菜农称农料价格上涨
(1月18日 凌晨三点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这是寿光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气温降到了零下七度,凌晨三点,张战明来到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每天他都要先从这里带上包装箱,再和工人会合一起去收菜。
记者:“你今天要去收什么菜?”
经销商张战明:“收长茄子。”
记者:“今天大概要收多少?”
张战明:“收几千斤。”
记者:“好收吗,最近?”
张战明:“涨钱了。”
三点半,天还是一片漆黑,为了赶时间,张战明和工人们顾不上吃一口饭,就开车出发了。出了寿光市,车子行驶了近30公里,来到了黄家村的这个蔬菜收购点。这次张战明需要收购两千斤长茄子,由于担心最近几天货比较少,张战明是最早赶来的收购商。
张战明:“现在没货,不到点。”
记者:“不到点?”
张战明:“等4点到5点。”
等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一家菜农来送菜、谈价钱,张战明有些坐不住了。他告诉我们,和自己同时来黄家村收菜的还有另外5、6个经销商,不主动出击,菜就会被别人收走。因此,一看见推车来送菜的菜农,张战明马上赶过去连拉带劝。
记者:“成交了吗?”
菜农:“还没有。”
记者:“还没有?”
菜农:“给2块1。”
记者:“你觉得怎么样?”
菜农:“2块1稍微便宜点,我茄子很新鲜。”
记者:“您上一次来卖什么价?”
菜农:“上一次卖才1块1。”
记者:“那是什么时候?”
菜农:“十天前。”
记者:“今天是个什么价?”
菜农:“2块1。”
记者:“您价钱已经谈妥了?”
菜农:“谈妥了,涨钱还在涨,有出2块15。”
张战明:“不好出手,一天蹦两角,一天涨两角。”
经过讨价还价,张战明最终的收购价达到了两块一毛钱,这样的价钱确实很有吸引力,上午十点,张战明收上了2000斤长茄子。而在十天前,收购价却只有1块二、三。
张战明:“是涨了很多,这菜农还不干呢。”
那么2块一毛钱的价格是怎么定下来的呢?采访时,几个经销商都告诉记者,如今讯息十分发达,购销两端的价格是透明,收购价格就只能随行就市。
张战明:“随行贴市,人家多少钱咱们多少钱,他们涨,咱们跟着涨,人家落钱咱们也跟着落。”
为了保证当天能往北京发一大车蔬菜,这一天共有六路队伍分头进行收购。市场上的这位经销商告诉记者,加上天冷包装大被、塑料布,都会使成本上涨,计算下来,每斤菜运往北京的成本都将近3毛钱。
记者:“到北京卖多少钱你知道吗?”
商贩:“到北京能卖多少钱不知道。”
从跟着张战明收茄子的过程里,我们知道,在他这个地头收购转运环节还涨不了多少,每斤三毛左右,主要涨价的地方在农民那里,十天前一块二三的茄子,现在卖到了两块一一斤,十天涨了百分之七八十。
这个涨幅确实惊人。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农民一下把菜价抬得这么高?
大雪天虽已过去,但蔬菜价格为何却迟迟没有退潮?
前面我们看到,11月份这场由北向南的大雪天,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对蔬菜价格的影响却还迟迟没有退潮。
不光北京城里的菜价在涨,我们记者赶到北京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山东寿光看到,那里田间地头的菜价也在飞涨。这样一来种菜农民是不是该高兴了?
(1月18日 6点半 山东寿光洛城街道黄家村)
每天早上,王长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家的蔬菜大棚拉草帘子。王长宏已经种了十多年蔬菜,一家四口全部的收入都依靠自家的四个大棚。得知他家今天要摘茄子,经销商提前两天就送来了纸箱子,还和他定好了价钱。
记者:“(今天)摘多少斤?”
菜农王长宏:“600斤。”
记者:“你估计能卖个什么价?”
王长宏:“价格定好了。”
记者:“定了多少钱?”
王长宏:“2块1至2块15。”
记者:“什么时候定好的?”
王长宏:“昨天定好的。”
王长宏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他家大棚里的这些长茄子成了抢手货。
王长宏:“5、6个人抢,争货,现在货很少,前些天货多一点,我们还找他们,问问他们要不要,现在他们都问我们了。”
就在半个月前,长茄子的地头收购价还不到一块钱,十天前涨到了1块五毛钱,最近涨到了两块以上。这个价钱虽然比去年涨了20%-30%,但王长宏却高兴不起来。
王长宏:“价格涨了产量低。”
记者:“产量?低了多少?”
王长宏:“产量低了三分之一多一点。”
王长宏说价格上涨的同时,今年各种农资的价格却在上涨。农家肥从原来的90元一立方涨到了现在的130元;化肥原来是150块钱一袋,现在涨到了接近200元钱;塑料薄膜原来是一块五毛钱一平方,现在涨到了一块七;农药涨价幅度也在10%左右。生产资料的上涨,远远抵消了长茄子收购价格上涨给王长宏带来的收益。
记者:“那你今年的收入和去年比?”
王长宏:“今年收入差不多吧,基本上差不多。”
记者:“那你纯收入是?”
王长宏:“纯收入这四个棚去掉成本的话,3万多块钱。”
王长宏所在的黄家村,有近200户种植大棚蔬菜,平均每户都有两个大棚,他们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种植大棚蔬菜。虽然,最近地头的收购价格上涨了,但是大家挣到手的钱并不比往年多。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王长宏大棚里的这些长茄子看起来非常水灵,但是王长宏告诉记者,家里人从来舍不得吃这么好的茄子,只有剩下的是在卖不上价钱才拿回家吃掉。
王长宏:“吃点不好的,好的就卖了,自己吃不好的。”
菜价涨了,菜贩子收菜难了,可是像王长宏这样的菜农今年也没有多挣什么钱。我们注意到,王长宏家的长茄子是两块一一斤,北京的菜市场上卖到了三块多一斤,这一块钱的差价是怎么涨上去的?我们又跟随着这批蔬菜从寿光开往进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