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安康讯(记者赵伯平)在村干部的调解下,汉阴县城关镇中坝村村民遇到的大部分矛盾都被化解,而且村上给每次调解解决的矛盾纠纷都建立了规范的档案,村民可随时查阅。据了解,中坝村的这种做法在安康市属于首创。
据了解,中坝村有16个村民小组,全村有6000多人,是安康市人口最多的自然村。由于人多地少,居住集中,加之处在城乡接合部,由土地纠纷、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层出不穷。中坝村支书张代权说,从2005年开始,该村实行了民事纠纷分级调解责任制,建立了村干部调处矛盾纠纷考核制,并建立了规范的民事调解档案,形成了村民小组长、村主要干部调解的工作制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
今年7月份,60岁的村民邱兴莲坐出租车去县医院看望住院的外孙女,但车子在行驶途中车门突然打开,将邱兴莲甩出车外,导致肩胛骨损伤。事发后,出租车司机只愿意赔偿2000元。后来在中坝村村干部的调解下,邱兴莲又获得5000元补偿,妥善解决了此事。“我们对这个调解结果很满意。”邱兴莲的老伴王兴成高兴地对记者说。
近日,在该村村委会记者看到,从2005年以来,该村调解解决的各类纠纷都整齐地建立有档案,都有当事双方签字认可,村民如果有疑问可以随时查阅。在档案里记者看到,该村村民王某把自己去世的老母葬在村民魏某的家门口,为此两家矛盾激化,并一度上访到县镇信访部门,村干部往返两家十几趟,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被他们的真情所感动,矛盾才冰雪消融。
张代权说,给民事调解建立档案,就是为了有据可查,防止事后有人反悔。2005年以来,通过调解,该村已经妥善处理了320多起由土地边界、交通事故、邻里关系引发的各类纠纷矛盾。
据了解,该村多次被省市县授予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中坝村化解矛盾纠纷形成的“中坝模式”也将在安康市逐步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