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英超,加速中国足球产业化
肖良志
中国足协目前运营的中超联赛,已被认为是投资人的“无底洞”。当这种积弊达到一定程度,投资方必然爆发。从1998年万达集团老板王健林的愤而撤出,武汉雅琪老板周建国的怒而出走,到2004年以徐明、罗宁为首的“G7”革命……16年来,中超16家俱乐部中,只有3家投资人始终没变,其余13家潮涨潮落,不变的是铁打的俱乐部营盘,投资人变换得都难以想起他们的名字。
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大多数足球投资人是有其他目的的而非直接赢利,所以,中国足球的大多数投资人一直是玩足球,而不是经营足球。
本来,中国足协在2008年年底已经按照日本职业联盟的部门设置进行了变革,准备在中超公司设立相关的竞赛部、商务部等要害部门,遗憾的是,因始终脱离不出“衙门”角色,至今无法实行。
如何让联赛真正成为一个有秩序的成熟市场,同时让中国足协摆脱本不该承受的压力和难题?
让中超公司彻底成为独立的运营实体,像英超股份公司、德国职业联赛联盟那样管理和运营自己的职业联赛,实为良策。这也是那些俱乐部投资人所期待的。作为资本的运作者,他们希望通过中国足球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链条,来达到资本运作的目的。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当下的处境和英国足球当年类似。1980年代末期,英国足球联赛联盟有92家俱乐部,他们控制了整个联赛,英足总(The FA)和联盟之间的对话不畅,甚至矛盾不可调和。1991年,当时的联赛联盟向英足总递交了一份名为《一个运动,一个团队,一个声音》的报道,旨在挑战英足总的权威。期间“超级五强”也一直在怂恿英足总支持他们另组一个联赛,于是英足总决定投其所好,作为对联赛联盟“犯上”举动的处罚。1991年4月,英足总首席执行官格拉汉姆·凯利公布了《足球未来蓝图》,批准22家甲级俱乐部脱离联赛联盟,成立超级联赛。
大多英国足球人士认为英足总的这个做法极端愚蠢。批准英超成立,虽然削弱了联赛联盟的实力,但却为英足总自己创造了一个更强大的敌人,投入英格兰足球的资金大多数都被唯利是图的超级联赛俱乐部控制,而那些“小兄弟们”很多因“断炊”而“自然死亡”,严重破坏了英格兰的足球基础。
而如果没有英足总支持,“超级五强”即使本事再大,也无法绕开英足总自行组织联赛。如果他们甩开英足总单干,那他们将失去参加欧洲冠军杯赛等利润丰厚的欧洲俱乐部赛事,同时他们的球员也得不到英足总、欧洲足联乃至国际足联的承认,也没有资格参加这些组织的赛事。于是,英足总和英超股份公司建立了一个新的合作模式,如今英超每年的产业化产值达到几百亿英镑,成为英国真正的产业之一。
什么时候,中超公司真正独立了,投资人真正想经营足球了,中国足球的产业化才会有希望。当然,即使中超公司真的和英超公司一样了,也要吸取英足总和英超公司的教训,防止因过于商业化,而导致民众无法承受门票价格的痛苦局面。
中国足球协会
中国足球协会是中国足球运动的管理机构,是亚洲足球联合会及国际足球联合会的成员。为全国性群众体育组织,中国全国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职能是:研究制定足球的发展规划、计划和方针政策;负责和指导本项目俱乐部的建设和后备人才的培养,管理本项目的各级国家队;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本项目的全国竞赛制度、竞赛计划、规划和裁判法;组织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组织科学技术研究,提高训练水平;制定足球场地标准和足球器材的研究、发展;开展国际交往和技术交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