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温暖陕西
六旬失明孝子赡养百岁养母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三秦都市报  2009-12-29 10:1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在南郑县圣水镇青史村,现年61岁,双目失明、身残志坚的盛兴德,30多年如一日侍候百岁养母杨秀琴的感人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南郑县圣水镇青史村,听说是来采访盛兴德的,村民们都争着给记者带路。在一处小院落里,记者见到了正准备吃早饭,双目失明的盛兴德老人。院子不大,但打扫得干净整洁,门框上一块“百善孝为先”的匾牌显得格外醒目。

  在里屋的床上,杨秀琴老人坐在被窝里,正在儿媳卿素英的照顾下吃着早饭。看见有客人进来,老人露出笑容,招呼记者吃饭,并让儿媳快给记者端来板凳。盛兴德对记者说,母亲杨秀琴生于1902年3月,今年已经107岁高龄了。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也很少得病。平时他和妻子总会把母亲扶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谈到夫妇二人30多年如一日侍候养母的事,盛兴德老人对记者说:“自己的性命是母亲捡回来的,母亲老了,自己就应该尽心尽力侍候她,让她老人家安度晚年。人人都要老的嘛!”

  61年前,盛兴德刚出生就被抛弃在村外的一座破庙里,好心的养母杨秀琴把他抱回家来,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1978年,从小左眼失明的盛兴德又落下了右眼的残疾,母亲鼓励他要好好地活下去。

  每周六的“残疾人之友”是盛兴德最爱收听的节目。从广播电台科技节目里,盛兴德学会了科学种田、养殖奶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年、一季季,通过夫妇二人的辛勤努力,家里的经济收入逐年有所提高。1993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盛兴德争取贷款2000元,买了一头奶牛犊,开始养奶牛。每天,盛兴德都摸索着到汉江边放牧,几年下来,利用从广播电台上学来的知识,他已先后成功繁殖奶牛5头。一头奶牛每天产鲜奶20公斤,除每天给母亲留1斤牛奶补养身体外,其余全部卖给附近的村民,收入贴补家用。

  盛兴德自豪地对记者说,自己家奶牛吃得是汉江边纯天然、无污染的青草,奶的质量好、浓度高,如今已经是供不应求了,他还按照中医大夫讲的药方,配置了有33种成份的中草药药酒,让母亲每天饮一杯,以利于其健康长寿。

  30多年来,盛兴德、卿素英夫妇耐心细致地照顾母亲杨秀琴。老人生病了,夫妻俩轮流守候在床边喂饭、喂药、擦洗身体、端屎端尿。母亲风寒,怕老人输液时冷,提前在三轮车上铺上电热毯,到卫生院后,又插到卫生院墙上的电源插板上。

  身残志坚的盛兴德夫妻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2009年10月,陕西省老龄委等八部门联合授予盛兴德“陕西省第四届十大孝子暨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光荣称号。

  在采访中,朴实的盛兴德对记者说的最多的话是:“人人都要老的嘛!”

  文/图 本报记者 陈卫平

 
 编辑:朱羽喆 来源:三秦都市报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