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华商报榆林讯(记者 孙建奎)从部队回家探亲,半路上遭遇车祸,不顾自己受伤,救出了司机及17名乘客。待120急救人员赶到后,他却悄然离去。近日,绥德籍现役军人刘旭东“舍己救人不留名”的佳话被人广为传颂。
青银高速绥德境内遇车祸
2009年12月8日,在山东省胶州服役的绥德籍战士刘旭东搭乘青岛至榆林市的鲁B99566客车回绥德老家探亲。当日9时许,当客车行至青银高速公路绥德县中角乡路段时,只听“咚”的一声,汽车在一阵剧烈的震颤中停了下来。原来,前面的货车突发故障“抛锚”,长途客车因路面湿滑结冰刹车失灵导致追尾。
等坐在驾驶员身后的刘旭东回过神来,已被冲撞产生的巨大惯性从座位上甩了出来,撞在前方的座椅上,顿时左眼角血流不止。客车车头已经陷进货车车尾,严重变形。此时,车内十多名乘客哭喊成一片,双腿被车体卡住的驾驶员刘建云连喊“救命”。
情况危急!刘旭东不顾眼角刺痛,立即从车内找来撬扛,拼力撬开卡住驾驶员双腿的变形车体。这时车底下流出很多汽油,如遇火星,后果不堪设想。他一跃从车窗跳下,打开车后门,引导17名乘客快速下车,并疏导随后而来的车辆,以免后续车辆追尾。同时,他紧急拨打救援电话,待救援人员将伤者送往医院后,他却悄然离开事故现场。
伤者家属找到“无名英雄”
因抢救及时,客车司机刘建云骨折的双腿保住了,其他受伤的乘客也得到妥善治疗。一时间,“舍己救人英雄”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但寻“恩人”的事却陷入了僵局。
当时,司机和乘客都因过度惊恐和疼痛,没顾上询问“救人英雄”的姓名,随后近一周的打探也毫无进展。12月15日,刘建云突然想起救人者在青岛乘车时,有两名海军战士前来为其送站,且救人者操着浓重的绥德口音。再加上二十多岁的相貌特征,他判断救人者可能是在青岛服役的绥德籍海军战士。
刘建云立即让哥哥刘建宁怀揣着一封感谢信,到绥德县人民武装部查询线索。按照刘建宁所描述救人者的特征,县武装部开始帮助查询。一周后,现年24岁的刘旭东终于被武装部干部查到了。当武装部干部跟随刘建宁来到位于绥德县名州镇将军沟175号的刘旭东家中时,恰巧他正在家休假,左眼角的伤口虽已愈合,但疤痕仍清晰可见。
2009年12月28日,刘旭东所在的北海舰队某导弹技术保障大队收到一封来自陕西绥德的感谢信,刘旭东带伤救助群众的事迹才被部队官兵知晓。
“如不冲上去,心里会不安”
昨日,由于刘旭东已经收假返回部队,记者与其父亲封存前取得联系。他回忆说:“2009年12月8日,由于提前得知儿子回家探亲,于是他一早就在高速路口等待儿子,等了两三个小时,见到时儿子却是满脸鲜血。”
得知事情经过后,封存前心里也为儿子高兴,随即带着儿子到医院包扎伤口后才回家,也没有声张此事。可没想到,几天后,司机家属还是找到了家里,前来感谢儿子。“他从小就很懂事。”封存前说,刘旭东在兄妹3人中是老大。2004年高中毕业后,他前往汉中读了3年技校,学习数控专业,毕业后不久就应征入伍。“事发时,来不及多想,军人的使命感促使我挺身而出。如果我当时不冲上去,事后心里肯定会不安,更对不起军人这个称谓和部队的培养。”刘旭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