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国际博览
留澳学生自述预科生奢侈生活 赌场妓院近在咫尺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浙江在线  2010-01-15 18:4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浙江在线01月15日讯教育部近日发布新年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大家“读预科≠读大学”。他们接收到的信息显示,有学生在国外大学就读“预科班”,最后却被要求在该大学的远程教育机构注册;一些学生通过中介出国“读预科”,实际上,该“预科班”项目早已停办。

  陈阳(化名)曾是澳大利亚一家著名预科学校的学生,现在在悉尼大学就读,在回杭度暑假(澳大利亚现在是夏季)之前,他在QQ上与国内的同学联系说,留学预科生的生活,在国内时很难想象。

  陈阳要说的,与2009年网上惊爆的一则新闻有点类似:“新西兰留学生卖淫买LV包”。这些真相曾经令他大为吃惊,这些真相也绝少有父母知道。但这正是某些人经历的真实预科生活。

  多年来,在阳光励志故事的覆盖下,我们很少听到这样的“一面之辞”。

  同学里,有18岁也有28岁的

  对教育部的预警,陈阳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多数国人对“出国留学”仍有盲目崇拜之心,并且简单地以己之国情推论他人,以为大学都是公办的,不存在倒闭一说。把孩子送进预科=送进大学=已经成材。

  其实呢?陈阳做了一个简单的比喻:澳洲的预科,就相当于国内的“培训学校”。

  我读的预科学校在悉尼很有名,学费也很贵。它针对很多大学搞了“培训班”,可以帮助你申请你想上的大学或专业。

  澳洲大大小小的预科学校不少。一般区分预科好坏的标准,是看它能把多少人送进他们想要读的大学和专业。当然,预科多数是私人办的,不可能保证所有经过培训的学生都能上大学。我们学校就有人读了三年还上不了大学。我的同学里,有28岁的,也有18岁的。

  搞笑的是,今年我们学校预科班申请悉尼大学的通过率特别高。几张晃悠了好几年的老脸都进了。有传闻说是预科班里人太多,塞不下。那些演讲课、论文什么的,老师就给学生打高分,赶紧送出去。不过别以为他们赚便宜了,这批人进了大学就惨了,国外大学宽进严出,估计很难毕业,只有烧钱的份。

  据说陈阳的预科学校原来只有一层楼,后来和中国的中介关系搞好了,源源不断送进来的学生坐满了整整四层。现在学校里一半以上的国际学生都是中国人。还有人干脆毕业后就留在澳洲办预科学校了。

  走进校园,满眼是LV包包

  在这所一半以上留学生都来自中国的学校,陈阳发现了一个壮观的景象:走在校园里,男的、女的,拎的、挎的,从“老花”到“棋盘格”,满眼都是LV包包,其中不乏昂贵的限量版(特别声明:绝大多数是正品)。

  陈阳认识“四瓣叶”的经典花纹,在国内,这是奢侈品的代表作,一般一个LV包价值万元以上。

  在澳洲,LV包售价显然比国内低,中档的价值1500澳元(合计人民币9000元)。但它依然是奢侈品的标志。

  有一次,我们一个同学背着LV经过悉尼海关,女报关员问他的LV包多少钱,听说是1800澳元后,立即开玩笑说,“你好有钱,我想嫁给你”。

  前一段时间,澳元的汇率大跌,从6块5跌倒4块多,LV的价格没变,我陪着几个女生去血拼,每人买了三四个。有点钱的男生还会把LV当礼物到处送。当然,也不排除没钱的人啃咸菜省好几个月的钱去买包,或者,再简单一点,找个男人让他送。

  毫不夸张地说,LV就是我们的校包,用GUCCI的就算自降身份了!

  为什么都买LV?陈阳说不出特别的理由,也许是潮流,也许就是空虚、无聊。或许有两个背景值得注意:第一,能把孩子送出国的,多数人出身“非官即富”的家庭;第二,即使是平民家庭,为怕孩子吃苦,总是竭尽所能提供经济支持。

  财富的标志不仅仅是LV。

  我有一个同学,第一年买奔驰,第二年换了宝马。朋友中,买好车的大有人在,悍马很常见,开宾利的也有。一堆豪车停在校门口,大伙儿坐在车里面说说笑笑,和大片《暮光之城》的场景差不多。

  女生上课都化妆,烟熏妆也不算夸张,素颜的基本不见。澳洲空荡荡的顶级大商场里,总有一群中国留学生在选化妆品,包括Lamer(海蓝之谜,比兰蔻更为高档的一种化妆品,一瓶面霜一万多)。许多女孩子硬着头皮也会买,要么提前把自己的嫁妆透支了,要么傍上一个供吃供住的男友,用省下来的钱买东西。

  总之,在澳洲人眼里,这群预科班的留学生是“阔佬”,穿戴光鲜,行事高调。

  赌场、妓院、同性恋、帮派,近在咫尺

  2009年,央视一编辑写的书里抖出一个劲爆消息:新西兰留学生卖淫买LV包。有人质疑这是真是假,陈阳觉得很无聊。他不乏这样的校友,当然为数不多。

  更普遍的是这些词:赌场、妓院、帮派、同性恋,一切都是公开的,甚至是合法的。

  可以想象,在国内被父母及社会舆论管制得死死的学生,一旦跳进这个光怪陆离的圈子,将会遭遇怎样的诱惑和冲击。

  赌博在澳洲是合法的,我听说预科班里有个同学一夜豪赌输了50万,这是少数。不过偶尔玩一下的人不少。

  遇到事,有人会找帮派解决,黑社会也会在留学生中收个保护费招点小弟。

  色情业也是合法的,广告就登在报纸上,明码标价。朋友圈里就有人招妓。女生做妓的也不夸张。不过我没见过中国人做这个。我们学校里还有一面广告墙,一般是学生贴租房信息或者出售二手物品的,上面同时会有广告“5000元底薪,招阳光开放的男孩和女孩”,其实就是在发布包养信息。

  还有,在电梯里看到两个男人接吻不用奇怪,这里很常见。学校里无论你混哪个圈子,总会有那么一两对同性恋。

  读预科,肯定得加入某个“圈子”

  圈子,圈子,说到预科学校的生活时,陈阳反复提到这个词。

  “因为你寂寞,你要有朋友,你认识的不可能是一个人,于是,你就进入了一个圈子。”

  成绩好不好会分圈子、玩不玩名车会分圈子、用不用名牌会分圈子、是不是同性恋也分圈子。“所谓圈子,有大有小,有具体有抽象,有某种共同点,朋友的朋友也能串联在一起,然后一起从事一些特定的事情,例如钓鱼、打牌、旅游、逛街、夜店、飙车,好坏都有。”

  因为圈子的影响,原来很朴素的女孩,买了第一个GUCCI后,下一个目标就是LV,然后再准备是CHANEL。陈阳说,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

  再夸张一点圈子就像初高中时小男生组建的所谓“帮派”,一个圈子的人看另外一个圈子的某人不爽,就会出现对立的圈子。“互相之间有了问题,可能还会找社团出马”。社团就是黑社会。“学生想要和社团接触很简单,没什么特别距离。”陈阳自己就认识几个社团人士。

  至于加入到哪个圈子,有很多偶然因素。“其实你想要认识怎么样的人都很简单,不是说那些豪车的就多遥远或者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关键是你想不想呆在那样的圈子”。陈阳说,他坚持自己的交友原则是:不嫖不赌不毒。

  “明白了吧?这就是我们的预科生活。这样的环境,可想而知对有些预科学校来说到底是赚钱重要还是把你送进大学重要。所以,教育部发预警,我一点也不奇怪。”

 
 编辑:李斌 来源:浙江在线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男子独吞父亲遗款潜逃 奢侈生活露马脚被抓   08-08-23 14:35
·英国幸运老太半年获奖百次 过上奢侈生活(图)   08-07-08 10:08
·司机假冒领导签名 8个月骗领71万过上奢侈生活   07-11-02 17:07
·女子为维系与姘夫奢侈生活诈骗亲朋218万元   07-09-19 02:14
·俄百万富翁展会闭幕 20英镑观赏奢侈生活方式   05-09-28 11:23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