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事实越辩越明。看起来非常复杂的解百纳商标权之争,现在看来比较明晰了。解百纳商标权明摆着还在张裕手中,而说解百纳商标权已经撤销了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媒体朋友们被别人当枪使——造谣惑众了。
许多人觉得奇怪,一场解百纳商标权之争的官司,打了7年多——都快8年了,所谓“七年之痒”。而按前一个七年的进展,以及目前的阵势,再来一个“七年之痒”,也不为惊为怪。
为什么解百纳标权的官司会拖这么久?如果是张裕获胜?结“果”如何?如果是“长城”们获胜,结“果”又如何?
我认为,无论结局如何,结的“果”都在“长城”们那儿。
为什么呢?
我先举个故事例子:有两个女人,抢一个孩子——都说这个孩子是自己的儿子。告到判官那。判官说,你们两个抢吧,谁抢到就是谁的。结果,很快的,一个女人抢到了这个孩子。判官判决说,这个孩子是另一个女人的?为什么呢?判官说,争抢孩子时,真母亲一定不舍得真下劲来抢,因为怕伤了孩子,而假母亲就不一样了——抢到是多的,抢坏掉也没损失什么。
现在“长城”们的心情,就与这个假母亲没什么两样。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解百纳是张裕的,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我相信张裕获胜是没有悬念的,如果有悬念的话,就太低估计中国法制进步的进程了。但就算7年后,或更久之久,张裕获胜,“长城”们损失了什么?或者说,这么些年来,它又得到了什么?
这才是我关心的。
首先看一下,7年多前,有多少家酒厂用“解百纳”的“牌子”,大概不会超过10家,而官司一打,现在却变成了三四十家在用“解百纳”的“牌子”。张裕本来是要维护“解百纳”品牌的,结果,适得其反,有更多的酒厂来分享“解百纳” 品牌了。
其次,来看一下“解百纳”的价格,张裕解百纳的价格大致在一百元以上,而“长城”、“王朝”大致三、五十元,而最低的,甚至只有十几元钱一瓶。
这一看就明白了。
再打个比方吧:世界上有一个汽车品牌叫宾利,算顶级的了;如果宝马也生产“宾利”,价格是宝马级的;如果丰田也生产“宾利”,价格是丰田级的;如果QQ也生产“宾利”,价格是QQ级的。然后宝马、丰田、QQ们不停与宾利打官司,官司越打,“QQ宾利”越卖越好,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荒唐不?告诉你,现在“解百纳”的现状就是这样。
张裕解百纳,张裕要花多大代价才能维持住上百元以上的销售价格?无论在品牌上,还是在产品质量上,都要花极大的代价。
最近,法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SIAL)国际葡萄酒及烈酒评酒会评出全球葡萄酒“TopBrand(顶级品牌)”,来自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30个品牌入选,我国最早的干红葡萄酒品牌——张裕解百纳也跻身其中,张裕解百纳成为亚洲地区的唯一代表。而作为国际知名的中国葡萄酒品牌,张裕解百纳2005年进军欧洲市场,如今已张裕解百纳进入欧洲14个国家,最近张裕解百纳又打入美国,进入纽约、旧金山等地市场。
在中国,像这样的以自有品牌进入国际高端消费品市场的“中国制造”还并不太多。可见张裕确实是下了大功夫来营造解百纳的。
这场解百纳商标权官司看出端倪来了吧?张裕建立了解百纳这个品牌大餐,“长城”们来分羹。解百纳是自己的孩子,要张裕将它丢了,不可能;要阻止“长城”们使用“解百纳”,也不可能,这场纷争不断,就没办法将它阻止。
“长城”们目前只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抢儿子”——“将官司进行到底”。你张裕不可能放弃解百纳,也不可能放下“高品牌”的身段,你就得不断为品牌下注,“长城”们只要捆绑在“解百纳”上,品牌大锅里有什么,“长城”们的碗里也就什么也不缺。“长城”们结的就是这样的“果”。
这就是这场所谓纷争的秘诀:小鼠玩弄老猫啊。
对“长城”们最坏的结局是什么?是“长城”获胜——因为那样的话,不能排除张裕将“解百纳”品牌彻底丢弃——不再维护了;次之的结果是张裕获胜,那样的话,“长城”们还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借用“解百纳”品牌;而最好的结局是什么呢?就是,永远不要让这场“解百纳”纷争结束,那样,“长城”们就可以永远分享“解百纳”品牌——你张裕将打造得越好,他们分享的内容就越多。
善哉!小鼠玩老猫玩到这个份上,玩到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