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城管母亲——
很多人都误解城管
“社会对城管这一行当存在很多误解,一味地认为他们多管闲事,认为他们执法粗暴。”张渝飞母亲称,或许儿子的受伤就是因为这样的误解造成的,她希望社会能正视城管执法方式正在进行的积极改进。
昨下午,记者离开医院后,接到张渝飞母亲打来的电话,她称,听说记者采访张渝飞挨打的事,她有话要说。
她称,以前自己对城管的印象也不怎么好,或许是因为儿子干了城管的缘故,她更多地接触城管后,才发现社会对城管这一行当存在很多误解。
她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在自家附近看到一名城管在规范路边招牌时,多次劝说店主将灯箱往里面挪一挪,不要挡住行人,但店主就是不肯。此时,城管过去帮着挪动,店主立即举起一根竹棒冲过来,对准城管的手就打了下去。城管躲开,将竹棒握住。不料,店主一下就松了手,叫喊“城管打人。”结果,没有看到此前过程的围观者,一个劲地跟着喊“城管打人”。城管手里拿着竹棒,有口难辩。
张渝飞母亲称,城管队伍除了自己要不断改进执法作风外,还需要社会给予更多正视。
“其实现在的城管队伍,除开补充了大量大学生外,管理也规范多了,市政执法有7条禁令,禁说脏话、禁止动作粗鲁、禁止滥施处罚、禁止毁坏当事人的物品、禁止对当事人采取粗暴的强制行为、禁止赌博、禁止在公众场所酗酒划拳。”张渝飞母亲称,儿子曾将这些禁令读给她听,要家人监督,因为如果违规,轻则下岗培训,重则被清出执法队伍。
以前操练拳脚为求自保
如今练字背诗陶冶情操
我市的城管队伍,从早年为了求得自保操练拳脚,到后来减肥、学英语、练书法、背唐诗陶冶情操,再到近年的系统培训,持证上岗,城管队伍在“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要求下,执法正走向文明。
寻求自保
重树形象
封闭军训操练拳脚
据报载,2002年,在沙坪坝区汉渝路强拆占道广告牌时,该区市政委甘姓城管与摊主发生争执。摊主突施袭击,一板子砍下来,甘手腕应声而断。
沙区另一位女城管,在整治一个占道小面经营摊时,摊主端起一锅滚烫的面汤,向她迎面泼去,女队员脸和胸部遭烫伤。
为整顿城管队伍的纪律作风,也为强身健体,在执法中“不吃亏”,沙区甚至把城管队伍拉上歌乐山,进行封闭军事训练。老百姓对此有意见,说他们在歌乐山上“操扁卦”。
重树形象
减肥学英语练书法
频频发生的粗暴执法事件,一度让城管与群众走向对立。一段时间,很多市民一提到“城管”二字,立马想到“打人”。
“城管的职责是管理城市,而不是与民为敌,加强亲和力势在必行。”于是,“形象改造工程”提上日程。沙区城管首先祭出一记怪招:减肥。从2003年起,要求每个城管队员体重不能超过70公斤。2004年,他们的培训又新开3门功课:学英语、练书法、背唐诗,每个队员每天要写一篇毛笔字、一周上一节英语课、一个月背诵10首唐诗。
据称,3门功课让沙区城管队员变得“温柔”,冲突事件大为减少,当年还从市里抱回块“文明执法”的奖牌。
文明执法
每年两次集中培训
“沙坪坝城管的求变,为城管队伍寻找到了一条重获市民支持之路。”在南坪街道办城管大队负责人郝先生看来,我市城管队伍文明执法形象,近年来有了显著改善。
从2006年开始,市市政建设委员会编写了《重庆市市政管理法规规章汇编》、《重庆市市政管理行政执法手册》,规范了城管执法行为。郝先生介绍,目前我市的城管队伍每年都要对城管进行两次集中培训,这两本书是必修课。作者:夏祥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