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纠正翻译词不达意的地方新华社发
昨日,李肇星步入人民大会堂时,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人民图片供图
昨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李肇星介绍了本次会议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达赖实际是个政治和尚
法国观点周刊记者:目前在中国和西方之间似乎有误解加深的现象,主要是涉及所谓的三个“T”的问题,也就是贸易问题、台湾问题和涉藏问题。
李肇星:我个人认为,你说三个“T”的问题,不值得担忧,也没有任何理由担忧。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原则,主权国家之间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在贸易方面坚持公平、合理、平等、互利。
早在13世纪,西藏就在行政上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方个别政客忽视西藏的历史,忽视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忽视从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取得的巨大成就,偏听偏信一个叫做“达赖喇嘛”人的话,那是他们对问题缺乏了解或学习西藏的历史和现状不够。
达赖是一个政治流亡者。我在美国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曾经担任过政要职务,他认为达赖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和尚。
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涉及包括海峡两岸中国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干扰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是坚决不能接受的。
城乡同比例选代表条件具备
光明日报和光明网记者:选举法这次修改的一个重点是城乡拟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不是意味着之前进行的人大代表选举是不平等的?
李肇星:我国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一人;中央、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工业市按每10万人选一位代表,即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为8:1。在选举上,这不同比例的规定,在一定意义上是不完全平等的,但在当时,是过渡到更为平等的选举所必需的。在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村和城市每一位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由8:1修改为4:1。现在,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以更好地实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国防费预算5321.15亿元
俄罗斯记者:今年国防费预算的准确数字是多少?
李肇星:按国务院提请审查的预算报告,2010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5321.15亿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加371.16亿元,增长7.5%。国防预算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的6.3%,与前几年相比,国防费增幅有所下降。
中国的国防投入相对是较低的。近年来,中国国防支出占我们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4%左右,而美国超过4%,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都超过2%。
“75”事件不是民族问题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在新疆互联网似乎被关闭了,什么时候能重新开启那里互联网的运营?
李肇星:关于网络问题,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依法进行管理。中国大概有4亿网民,还有几百万个网站,他们依法享受着网络交往的自由,当然也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这项自由权。
乌鲁木齐“75”事件,不是宗教问题、不是民族问题,而是一起境内外“三股势力”策划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现在新疆的形势是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推进,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正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据新华社
犀利“星爷”
-三“T”问题,别杞人忧天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人老是担心‘天要塌下来’,所以睡不好觉也吃不好饭,顾虑重重,这就是中国的成语‘杞人忧天’的来源。我个人认为,你说三个‘T’的问题,不值得担忧,也没有任何理由担忧。”
-西方领导人见达赖,无法理解
“西方个别领导人尽管工作很忙,自己国家的人民有那么多事要干,但是他们还是抽出时间去见达赖喇嘛,我们无法理解,中国人民听到这些消息也非常气愤。”
-有些谎言香气喷喷,千万要注意
谈到如何看清达赖喇嘛的谎言,李肇星说:“西藏一个著名的爱情诗人叫仓央嘉措,他是六世达赖喇嘛。在一首诗中,他非常深刻地指出,有些谎言往往看起来是非常艳丽的、闻起来是香气喷喷的,所以千万要注意。”
-兄弟拥抱,有人递匕首
“到现在我们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情同手足、血浓于水,正在进行友好交流,扩大和加强友好交往的时候,个别国家向台湾出口先进武器,这就像弟兄两个人正在拥抱的时候,有人给其中一方递上一把匕首,用心何在?”宗合L
可爱“星爷”
听懂英文没听懂台湾普通话
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带有浓郁的地方口音。一直盯着记者说话的李肇星,半天没明白记者的提问意思,当现场翻译用流利的英文重述后,李肇星才笑着点了一下头。
皮包上印着“节能减排”
发布会正式开始前5分钟,一名工作人员把李肇星的皮包提前放在主席台上,皮包上印着“节能减排”几个字,把前面几个记者乐坏了,工作人员觉察之后,立刻把皮包有字的一面压到下面。
纸条上“藏”着啥秘密
新闻发布会上,不时有纸条传递给李肇星。记者探出了其中的两张。
一张是提醒李肇星离话筒有些远。收到纸条,李肇星挪了下椅子,离桌子上的话筒近了些,还调整了话筒的位置。
另一张是征求李肇星的意见,能不能再给记者两个提问机会。收到纸条,李肇星笑了,欣然答应。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孙洪伟王晓亮王小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