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连续干旱,造成了饮水困难与农作物产量受灾。据专家分析,旱区粮食不够吃,要从全国其他地方调粮食,可能成为全国大米涨价的诱因。
上海、重庆等地米价上涨
据统计,云南全省的秋冬播农作物有3000多万亩受灾,预计全省小春粮食比上年减产50%以上。目前已经到了早稻的播种时期,持续的干旱对西南当地水稻播种造成严重影响。据了解,持续的大旱势必造成当地主要口粮的减产,对云南、广西当地的粮食市场是很大的打击。西南旱区要从全国其他地方调粮食,这可能成为全国大米涨价的诱因。有媒体报道称,上海、重庆等地已经出现大米价格上涨现象。
白糖药品等价格也上涨
西南旱情还造成生活必需品中的白糖、药品、茶叶、鲜花价格上涨。据悉,由于干旱甘蔗减产,北京白砂糖的价格已经达到每吨5400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云南是药材三七的重要产地,跟去年相比,三七价格已飙升四五倍之多。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使用三七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品种逾300个,生产厂家达1000余家,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中药制药企业。
此外,云南白砂糖产量居全国第二位,预计今年全年云南省甘蔗糖料产量将因灾减产450万吨。春茶的减产也导致了云南当地茶叶批发价格的上涨。和去年相比,普洱茶熟茶的价格涨了10%~20%,生茶的价格几乎涨了一倍。综合《新京报》等
■专家观点
旱情持续可能推高下半年物价
西南旱情导致个别城市大米出现涨价,会不会影响整个物价呢?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谈民宪认为,如果干旱持续,西南和西部部分省份农业生产将受到很大影响,由于猪肉、粮食等食品价格在CPI中所占比重比较大,如果粮食价格出现上涨,自然会带动下游相关食品类价格的上行,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今年下半年的物价走势。但估计影响不会太大,国家肯定会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调节。本报记者 陈静涛 胡晓军
土地板结 耙四遍才平整
昨日,在云南省牟定县青龙镇徐家寺村,村民徐秀英在地里收割蚕豆,旁边的一台拖拉机在耙地准备春播。因为连续干旱,徐秀英家原本可打百余斤蚕豆的7分地,今年的收成估计只有40斤左右。
据拖拉机手习元成介绍,今年地块板结严重,拖拉机操作起来非常吃力,得反复耙4遍才能平整。有村民抱怨说,去年耙一亩地只收100元,今年就涨到了150元。习元成显得很无奈:“去年一天我可以耙10亩地,而今年一天只能耙3亩;去年柴油3.8元一升,今年就涨到了6.2元……” 本报特派云南记者 张宏伟 摄影报道
我国可能面临南北同旱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显示,截至3月23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654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85%),有1805万人(占全国受灾人口的79%)因旱饮水困难。
虽然3月22日至23日,贵州省共有50个县(市、区)出现降水,但旱情最重的西部、西南部地区仍无降雨。而与重旱区接壤的湖南湘西地区也遭遇缺水。与此同时,甘肃、河北等地也遭遇春旱。截至3月15日,甘肃的受旱面积已超过1600万亩,72万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饮水困难。河北遭遇50年不遇旱灾,已有48万人饮水困难。
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麦区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我国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温高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 中新
对灾区捐款已超百万元
中国红十字会昨日发布消息说,截至23日12时,中国红十字会已接收来自社会各界针对中国西南旱灾灾区的捐款达104万元人民币。目前,灾区急需的主要物资有饮用水、粮食和抽水设备等。他们将依照捐赠者意愿和灾区的需求,将款物及时投入到灾区。
另外,冯小刚夫妇、张国立夫妇、陈道明夫妇和林建岳、毛剑锋联合发起捐款倡议,并各自通过中国红十字会“送水”项目向旱灾地区捐款20万人民币,共100万元。 中新
西南大旱暂不影响我省大米供应
西南大旱后,成渝等地大米价格已出现上涨。昨日记者走访了西安一些市场发现,西安大米供应充足,价格尚未出现上涨。但记者昨日下午获悉,西安一些超市已经接到一些大米厂家的调价申请。
专家分析指出,月底或下月初,西安米价可能出现小幅上涨,但是涨幅有限。我国粮食已经连续出现六年大丰收,市场储备非常之大,提醒市民无需大量购买。
西安大米价格目前稳定
昨日下午,记者在西安朱雀农产品交易中心看到,市场上的东北大米,最高价为每斤2.7元,最低也在1.8元,市场销售稳定。
在华润万家、人人乐超市,散米价格每斤多在2元左右,而小包装大米价格每袋22~60多元不等。一位市民告诉记者:“昨晚看到报道说重庆等地的大米涨价,不过超市的大米价格和前一阵子基本上差不多。”
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安各大超市大米存货量大、供应充足。
大米供应暂不受影响
西南干旱会不会影响到我省的大米供应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认为,市民不必担心大米涨价和供应问题。我省陕南地区的大米基本上自给自足,关中和陕北的大米主要来自于东北、黄淮流域等区域,这些地区并没有出现极端天气。另外,陕西人以面食为主,从他掌握的情况看,我省每年对大米的需求不超过300万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谈民宪说:“全国已经连续六年粮食大丰收,市场调节的机能也非常健康,即使西南省份的旱情持续,也不会影响全国的粮食供应。”
估计近期米价会小幅上涨
记者昨日在华润万家、人人乐超市采访时了解到,散大米的价格从年初开始一直在小幅上涨,进货价从1月底的每斤1.75元,逐步上调到了现在的2元左右。
华润万家西北区相关人士昨日透露,上周他们接到了福锦米等品牌大米上调10%的涨价申请,春节前,中粮也提出20%~40%的调价申请。据记者了解,西安其他一些超市也接到相应通知。按照福锦米的调价幅度,不同种类的大米每袋涨价1.5~5元不等。不过截至昨日,这些品牌大米还没有上调价格。
“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本月底或下月初,西安大米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上调。但即使涨价也是小幅涨价,不会影响到市场的正常供应。”一位市场人士说。本报记者 陈静涛 胡晓军
贵阳蔬菜一天一个价
本报讯(特派贵州记者 胡国庆)“怎么小青菜又涨价了,昨天还不是这个价?”周承香是贵阳市一家餐馆的采购员,她告诉记者,自从旱灾以来,蔬菜几乎是一天一个价,当地产蔬菜价涨得更厉害。
多又多集贸市场是贵阳较大的市场,春节期间小青菜每斤1.3元左右,现在卖到3元多;萝卜、白菜、辣椒等价格普遍上涨。外地运来的蔬菜反而价格涨得不多,尤其是从北方运来的大白菜等。但整体来看,蔬菜价格比春节期间上涨了20%~30%。
72岁的蒋大妈在菜场里来回转悠,最后还是来到豆制品摊位前,买了一些豆芽、粉条带回家。老人说,还是豆制品价格稳定一些。
菜价上涨,老百姓还有选择的余地,可大米涨价就关系到每一个人。昨日,记者来到贵阳市家佳福超市,营业员说:“我们都说不清楚商品价格每天发生的变化,从来没有过这样价格经常变化的现象。”
超市经理杨贤军抓起一把贵州产的十里香大米对记者说:“春节期间每公斤3.6元,现在每公斤4.4元,这还不算什么,绿豆由每公斤8元上涨到13元,还有面条、味精等食品都有不同程度上涨。”正说着,杨经理接到一家给超市供应汤圆、速冻饺子的企业电话,对方称每袋(1000克)由4.8元统一涨到5.8元。记者问杨经理,这家供应商是江南企业,他们那里又没有受灾为什么还要涨价?杨经理说供应商是在江南,但生产企业在贵州,所有原材料都是来自贵州。
3月22日,贵阳市物价局召集各大农贸市场、超市负责人,发布“告诫书”,要求各大市场规范经营行为,稳定蔬菜价格,如违反相关规定将被处以最高100万元罚款。
记者在贵阳市几家市场了解到,涨价商品主要集中在大米、面粉、蔬菜等食品上,而纺织等工业品没有变化。涨价主要原因是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一些农作物绝收,导致个别农产品价格上涨。
|